海河流域

更新时间:2024-08-09 16:57

海河流域,即海河水系流域统称,东临渤海湾,西倚太行山,南临黄河,北接蒙古高原。流域总面积32.06万k㎡,占全国总面积的3.3%。

历史演变

海河雏形

海河流域迟至西汉时期尚未形成,清代地理学家普遍认为海河流域除滦河水系外,是由于历史上古黄河接纳诸水在天津附近入海所形成的。可是根据《汉书·地理志》、《水经》和《水经注》,就可以知道《禹贡》时代的黄河应在今青县以东、黄骅以北、静海东南、天津市南的北大港一带入海,西汉时代的黄河北流应在今黄骅县境入海,不经过天津的海河,都在海河以南即已注入渤海

夏朝前,天津市还是一片汪洋大海,永定河(桑干河)与沽水(北运河)各自入海;黄河分九道入海,清水(今南运河的雏形)、滏阳河滹沱河、大清河分别汇入黄河。随着黄河携带的大量泥沙冲积出华北平原,古渤海不断退缩、黄河也离开被泥沙淤高的旧道、不断向东南方向低洼处迁徙,原来的支流出于水往低处流的自然原理,无法汇入淤高的黄河河床,开始形成独立入海的河流。

战国时期,子牙河(由滹沱河、滏阳河汇合)已经形成,子牙河和大清河分别独流入海,而随着永定河携带的泥沙向古渤海推进,永定河和沽水已经汇流入海。到了王莽新朝时期,黄河决口南徙,夺济水入海,清水也成为独流入海的河流。

东汉末,曹操在统一北方的战争中,因漕运需要,于建安九年(204年)“遏淇水东入白沟”,使东北进入清水,成为日后的卫河。后又凿利漕渠引漳水以增加白沟的水源,为以后南运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建安十一年(206年),开凿了平虏渠,其故道大致相当于今青县北至静海独流镇间的一段南运河,把南运河、子牙河、大清河等三大海河干流沟通起来。同年,又凿泉州渠,与南来的清河会合,为以后北运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由于平虏、泉州等渠的兴建,使由白沟来汇的清河,能够截住虖池水与漳水流量的大部分,向北流与沽水相会合而入于海,它们原来在清河以东的故道也就逐渐变成了支脉,以至最后湮没。河北平原上几条大的主流相互连通起来,而这时渤海西岸陆地又向海有所伸展,合流以后的河道,得以转而向东并流入海,从而形成了“五河下梢”的“泒河尾”。泒河是指大清河南支潴龙河上源大沙河,而“泒河尾”则是指泒河与其它各河汇流后的下游。即自天津市的三岔口向东入海的海河尾闾部分。

至此,海河水系得以初步形成,但由于西晋末年的战乱,各漕渠比降平缓逐渐淤塞,到北魏统一北方后,永定河携沽河、改道汇潮白河入海,大清河、子牙河、清水则在天津以南的低洼处汇聚入海,海河流域被南、北各成不同流域。

海河形成

隋大业四年(608年),开凿永济渠,引沁入黄,永济渠比原来的白沟略向东移,由馆陶临清至德州,再循旧清河抵达天津后,向北疏通已经枯竭了的潞河,至武清又沿水达涿郡(今北京市西南)。于是,不仅海河南北两水系连成一体,并且还向西南扩展,使沁水也和海河水系相连。

唐、宋变迁

海河水系形成以后,诸流汇一,成了上游河网庞大,下游尾闾狭细的局面,每当夏秋之交汛期水涨,洪水宣泄不及,便会酿成水患。为了解除这一威胁,唐代在御河(永济渠)以东,先后开挖了德州马颊河(又称新河)、沧州阳通河(又称屯氏河)等减河,东注于海,以提高泄洪能力;在御河以西,则利用大陆泽、鸬鹚陂阳城淀、天井泽等淀泊滞洪,以减轻洪水压力;并沿御河、漳河、滹沱河、滱水的一些险要岸段修筑堤防,以抵御溃决。使灾害大大减轻,唐代海河流域的经济得到进一步的开发。

北宋王朝为防御契丹辽帝国的侵犯,构筑了一条河湖防线,西起今满城县北山,经青苑、高阳涿州雄县霸县等地,东至泥沽海口(天津东南的西泥沽和泥沽咀一带),联结大清河几条支流与三十余处洼淀,绵延九百里,“深不可舟行,浅不可徒涉”,并把滹沱、滏阳、漳、卫等河也引向洼淀,以增水势。这条河湖防线(又称屯田防线)的建立,使河北平原的河、淀相通,既限制了契丹骑兵的进犯,又起了调节各河洪水,减少水患威胁,以利农业生产的作用。

宋仁宗庆历八年,公元1048年,黄河从商胡决口,夺卫河。因河道狭窄不能容纳,又分为北、东两支,北支一路沿永济渠北上,其中一脉在天津南部入海、一脉夺海河入海。东支夺马颊河入海。

北宋末年,女真族建立的金帝国不断南侵,北宋灭亡前后,金、宋双方都采取扒开黄河大堤,使黄河向南分流,试图以水代兵。虽然向南分流的流量不大、且很快断绝,但黄河东支水量减少后,又因泥沙淤塞,出现南徙的趋势。黄河流域和海河流域的分离已经时日不远。

金世宗统治末年,由女真贵族和汉族地主构成的金朝官僚系统趋向腐化,境内诸河都出于不治的状态。金世宗病死的当月,黄河凌汛决口,洪水造成大量农民死亡、流离失所。

即位的金章宗任命自己的经童胥持国管理工部,仅仅三年后,黄河再次决口,洪水吞没沧州。胥持国的亲信水监王汝嘉在洪水退后,仅仅加固了决口方向的黄河北岸大堤。明昌五年,公元1194年,黄河在阳武故堤决口改道,全流冲入梁山泊,再一路沿泗水泛滥,至淮阳夺淮从云梯关入海。河北境内的黄河北流至此干涸,海河流域从此不再受到黄河影响,流域内各水系基本定型。

元世祖忽必烈在统一全国结束了唐朝末年开始的400年的分裂局面后。针对因黄河泛滥导致的中原农业经济下滑的现状,为了把从南宋故都临安(杭州)运来的货物更快送到大都,对大运河裁弯取直,海河流域就此定型。

地理环境

地理位置

海河流域东临渤海,西倚太行,南界黄河,北接蒙古高原。流域总面积31.82万k㎡,占全国总面积的3.3%。海河流域包括海河、滦河和徒骇马颊河3大水系、7大河系、10条骨干河流。

地形

全流域总的地势是西北高东南低,大致分高原、山地及平原三种地貌类型。西部为黄土高原和太行山区,北部为蒙古高原和燕山山区,面积18.94万k㎡,占60%;东部和东南部为平原,面积12.84万k㎡,占40%。

气候

流域属于温带东亚季风气候区。冬季受西伯利亚大陆性气团控制,寒冷少雪;春季受蒙古大陆性气团影响,气温回升快,风速大,气候干燥,蒸发量大,往往形成干旱天气;夏季受海洋性气团影响,比较湿润,气温高,降雨量多,且多暴雨,但因历年夏季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进退时间、强度、影响范围等很不一致,致使降雨量的变差很大,旱涝时有发生;秋季为夏冬的过渡季节,一般年份秋高气爽,降雨量较少。流域年平均气温在1.5~14℃,年平均相对湿度50%~70%;年平均降水量539mm,属半湿润半干旱地带;年平均陆面蒸发量470mm,水面蒸发量1100mm。

河系

各河系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发源于太行山、燕山背风坡,源远流长,山区汇水面积大,水流集中,泥沙相对较多的河流。另一种是发源于太行山、燕山迎风坡,支流分散,源短流急,洪峰高、历时短、突发性强的河流。历史上洪水多是经过洼淀滞蓄后下泄。两种类型河流呈相间分布,清浊分明。

理清关系

海河水系:1、合流后的底部称海河。

2、前面包括五大支流即潮白河永定河大清河子牙河南运河(在海河流域为漳卫河)。其中,潮白河性质复杂:一部分引入北京、一部分在天津注入海河、一部分引入潮白新河而入渤海。

3、还有一个小支流即北运河(在潮白河与永定河之间)。

分清大小关系:海河水系是渤海湾西部水系的主体,海河流域是渤海湾西部流域的主体,渤海湾水系包括海河(为主)、滦河和徒骇马颊河3大河、及一批小河,小河为:海河北方的蓟运河潮白新河,及海河南方的南河、子牙新河、北排河、南排河等。——有的人绘图标注文字“海河流域”,其实绘的范围是整个渤海湾西部水系的流域。

滦河水系包括滦河干支流冀东沿海独流入海的昌黎饮马河、戴河、石河等河;徒骇马颊河水系位于流域最南部,为单独入海的平原河道。

行政区划

海河流域地跨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河南内蒙古辽宁等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北京、天津全部属于海河流域,河北省91%、山西省38%、山东省20%、河南省9.2%的面积属于海河流域,内蒙古自治区1.36万平方公里和辽宁省0.17万平方公里属于海河流域。

人口分布

海河流域人口密集,大中城市众多,在我国政治经济中的地位重要。流域内有首都北京、直辖市天津,以及石家庄、唐山秦皇岛廊坊张家口承德保定邯郸邢台沧州衡水大同朔州忻州阳泉长治安阳新乡焦作鹤壁濮阳德州聊城等25座大中城市。1998年流域总人口1.22亿,占全国的近10%,其中城镇人口3365万,城镇化率28%。流域平均人口密度384人/k㎡,其中平原地区608人/k㎡。

流域工程

水库

滦河河系

潘家口水库大黑汀水库庙宫水库陡河水库洋河水库

桃林口水库

北三河河系

密云水库怀柔水库海子水库云州水库邱庄水库

于桥水库

永定河河系

官厅水库友谊水库册田水库

大清河河系

横山岭水库口头水库王快水库西大洋水库龙门水库

如图4所示:任丘白洋淀枣林庄枢纽。曹亚非摄于1979年。

安格庄水库

漳卫南河系

岳城水库关河水库后湾水库漳泽水库小南海水库

子牙河

东武仕水库临城水库朱庄水库岗南水库黄壁庄水库

北大港水库

滞洪水库

大宁滞洪水库  永定河滞洪水库

河道河系

北三河系 永定河系 大清河系 海河干流 子牙河系

漳卫河系

蓄滞洪区

永定河泛区 小清河分洪区 东淀 文安洼 贾口洼

兰沟洼 大陆泽宁晋泊 良相坡 长虹渠 白寺坡

大名泛区 恩县洼 盛庄洼 青甸洼 黄庄洼

大黄铺洼 三角淀 白洋淀 小滩坡 任固坡

共渠西 广润坡 团泊洼 永年洼 献县泛区

水闸

1. 北三河系

筐儿港枢纽 土门楼泄洪闸 宁车沽防潮闸 九王庄节制闸 向阳闸

杨洼闸 榆林庄闸 沙河北关枢纽 南里自沽节制闸

蓟运河防潮闸 吴村节制闸 黄庄洼分洪闸 木厂节制闸

2. 永定河系

三家店拦河闸 卢沟桥枢纽 屈家店枢纽

海河

海河防潮闸海河二道闸

3. 大清河系

新盖房枢纽 枣林庄枢纽 独流减河进洪闸 独流减河防潮闸 王村分洪闸

西码头蓄水闸

4. 子牙河系

艾辛庄枢纽 献县枢纽 西河闸 莲花口枢纽 穿运枢纽

子牙新河海口枢纽 锅底分洪闸 南排河穿运倒虹吸

5. 漳卫河系

四女寺枢纽 刘庄节制闸 吴桥拦河闸 庆云拦河闸 牛角峪退水闸

营盘拦河闸 祝官屯枢纽 罗寨拦河闸 袁桥拦河闸 西郑庄分洪闸

辛集挡潮闸 代庄节制闸 捷地枢纽 九宣闸枢纽

禁渔期制度

(一)禁渔区

滦河、蓟运河、潮白河、北运河、永定河、海河、大清河、子牙河、漳卫河徒骇河、马颊河等主要河流的干、支流,位于上述河流之间独立入海的小型河流和人工水道,以及主要河流干、支流所属的水库、湖泊、湿地。

(二)禁渔期

每年5月16日12时至7月31日12时。

(三)禁止作业类型

除钓具之外的所有作业方式

发展现状

由于大批水利工程的建设和上游山西地区的煤炭开采活动,海河流域诸河下游只有滦河水系常年有水。流域内地下水超采行为也日益严重。各地方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限于海河流域的自然资源无法满足人民增长的开采需求,海河流域除滦河水系外,仍然处于“有河皆干有水皆污”的困境。

近年,随着南水北调一期工程的通水竣工,海河流域终于迎来期盼已久的新生。

防汛情况

2023年7月28日,台风“杜苏芮”北上影响海河流域引发强降雨,海河流域33座大型水库最大拦洪超21亿立方米, 充分发挥防洪减灾效益。

2023年8月11日,水利部党组书记、部长李国英主持召开专题办公会议,研究部署海河流域洪水防御和复盘检视工作。会议指出,7月下旬以来海河流域遭遇1963年以来最强降雨过程,发生1963年以来最大场次洪水,22条河流发生超警以上洪水,8条河流发生有实测记录以来最大洪水。

2023年8月12日,水利部水旱灾害防御司发布:根据最新洪水调查和实测成果,经水利部综合分析研判,2023年海河流域子牙河发生大洪水,大清河、永定河发生特大洪水。依据水利部印发的《全国流域性洪水划分规定(试行)》,本次洪水判定为流域性特大洪水,并命名为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主词条: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

2024年8月9日至10日,海河流域大部有中到大雨,局部有暴雨到大暴雨。根据《海河防汛抗旱总指挥部防汛应急响应预案》和《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水旱灾害防御应急响应工作规程》有关规定,经研究,决定自8月9日9时起,海河防总与海委分别启动防汛Ⅳ级应急响应和洪水防御Ⅳ级应急响应。

流域文化

海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具有丰富的史前文化,并在元、明、清三代成为全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

1978年,中国科学院考古专家在永定河支流桑干河流域发现了小长梁遗址。这里保存了大量古人类的文化遗存。经中美两国科学家测定,距今136万年,属于旧石器时代的早期。

1992年,在相当于小长梁遗址文化层下部20多米深的地层中,河北省考古专家又发现了另一个旧石器早期遗址——马圈沟遗址。2001年10月,考古工作者对马圈沟底部遗址进行了发掘,惊奇地发现了古人类分食猎物的场景。遗址中,散落着一组相对集中的大象骨骼,其中夹杂着一些石核石片刮削器和自然石块。另外,还发现了一件燧石刮削器恰巧置于一条肋骨之上,肋骨上保存着十分清晰的砍砸和刮削痕迹。这无疑说明当时人类、石制品和象的遗骼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勾勒出了一幅极为形象的人类群体肢解动物遗骼、刮肉取食的活生生的进餐场景。这种遗迹极为罕见,它的发现将泥河湾非洲东非奥杜威峡谷中走来,也很可能从中国的泥河湾走来。

60-70万年以前,在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的山洞里,生活着原始人类,我们称之为“北京人”。考古发掘表明,“北京人”不仅懂得用火,而且有控制火和保存火种的能力。烧火的燃料主要是草本植物,也用树枝和鲜骨作薪。火的使用,是人类发展历史的一个伟大里程碑。1933年,又发现了距今大约2万年前的山顶洞人遗迹。根据人种特征,古人类学家推测,山顶洞人应该属于原始蒙古人种,但个体之间又存在一些差别,可能是当时蒙古人种正在形成之中。在山顶洞遗址中发现的石器工具不多,而且也不具代表性骨角器比较多,有些是工具。骨针是发现的最有代表性的器具,针身保存完好,只有针孔处残缺,骨针刮磨得很光滑,这是中国最早发现的旧石器时代的缝纫工具。考古还发现了许多原始装饰品,如穿孔的兽牙、海蚶壳、小石珠等。山顶洞人还知道用赤铁矿的粉末染色,使装饰品更加鲜艳美观。钻孔、磨制和染色技术都是前一时期没有的,这些新技术的运用说明人类生产能力的提高使原始人类的生活内容更加丰富。此外,遗址中还出土了大量动物骨化石。在漫长的旧石器时代,海河流域从永定河的上中游到漳卫河的上游都有人类活动的足迹。

大约在公元前1万年至前3000年,人类进入了新石器时代。海河流域内,新石器遗存主要有:山西鹅毛口石器遗址,河北磁山遗址河南安阳后岗遗址和山西蔚县三关等遗址,分别分布在永定河支流桑干河、子牙河支流滏阳河漳卫南运河支流卫河上。1972年,在河北省武安县磁山村东南约一公里的台地上发现了磁山文化遗址。它北依北鼓山南临河水,总面积14万平方米,是一种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突破了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考古年代。经测定,磁山文化的绝对年代为公元前6000年至前5600年。主要遗迹有房址2座、灰坑474个,出土遗物有陶器、石器、骨角器、蚌器、动物骨骸、植物标本等6000余种。遗物中,以陶支架(座)和石磨盘最具特点。石器中,有打制石器、打磨兼制石器和磨制石器三种,主要器形有石磨盘和石磨棒。陶器均为手工制作,用泥条盘筑法捏塑法制成,以素面为主,主要器形有陶盂和陶支架(座)等。在遗址发现了两座房基址,均为半地穴式房屋。在房基遗址器物中,有一烧土块,沾有清晰可辨的席纹,说明在7000年前这一带即编制苇席考古学家称此器物为全国之最。磁山与女娲补天的凤凰山相距很近,这也为女娲“积芦灰以止淫水”的神话为何产生于此作了注脚。在发现的88个窖穴(灰坑)内有堆积的粟灰,一般堆积厚度为0.2-2米,其中10个窖穴的粮食堆积厚达2米以上。这些粮食刚出土时,尚有部分颗粒清晰可见。以往认为粟起源于埃及、印度,磁山遗址粟的出土提供了中国粟出土年代最早的证据。这一发现,把中国黄河流域植粟的记录提前到距今7000多年前,填补了前仰韶文化的空白,也修正了世界农业史中对植粟年代的认识。农业生产工具粮食加工工具的使用以及粮食堆积的大量发现,证明磁山人已经摆脱了蒙昧状态,有了比较发达的农业,并种植粟类作物。农业的发展为饲养家畜提供了物质条件,而遗址内出土的狗、猪、羊、鸡等家畜骨骼,又是当时人们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生活来源的佐证。在这里发现的鸡是迄今发现的中国最早的家鸡,也是世界上发现最早的家鸡。磁山遗址出土的标本和大量器物,为寻找中国农业畜牧业、制陶业的文明起源,提供了可贵的线索。磁山遗址,代表的是新石器时代早期中段以后的文化面貌。它为研究和探索中国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提供了新的重要的链环。因其具有典型的代表意义,考古学上定名为“磁山文化”,1988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千古文明开涿鹿黄帝,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始祖。以黄帝为首的部落联盟,最早在我国的西北方(今陕西北部)过着游牧生活。黄帝本姓公孙,因居于姬水一带,改为姬姓,号轩辕氏,又称有熊氏。后来,黄帝部落逐渐向东迁徙,经汾河谷地入海河流域,后沿今桑干河来到草肥水美的涿鹿一带定居,并开始驯养牲畜,种植农作物,逐渐发明了畜牧业和农业。相传,黄帝令羲和占日、常羲占月、臾区占星气,于是有了原始的天文学;令仓颉造字、大挠作干支,于是有了最初的文字和历法;令伶伦制乐器,开始有了音乐的最初创作。不仅如此,他们还发明了养蚕、缫丝、织帛。同时,黄帝时代开始建造“宫室”,开我国原始建筑艺术之先。另外,在古代文献中,还有黄帝族同炎帝族、黎族、苗族、夷族在涿鹿一带争战并逐渐融合形成华夏民族的传说。

大约在四五千年前,我国发生了一次特大的洪水灾害。当时正处于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力极端低下。面对茫茫洪水,人们只得逃到山上去躲避。部落联盟首领尧,为了解除水患,召开了部落联盟会议,推举了鲧去完成这个任务。由于他以“堙”、“障”治水,不但没有治住洪水,反而越来越大。于是,舜在当了部落联盟的首领后,就将鲧治罪,处死在羽山。部落联盟又推举鲧的儿子。大禹请来了过去治水的长者和曾同他父亲鲧一道治过水害的人,总结过去失败的原因,寻找根治洪水的办法。经过实地考察,他一方面加固和继续修筑堤坝,另一方面以“疏导”的方法来根治水患。经过10多年的艰苦劳动,终于疏通了9条大河,使洪水沿着新开的河道流入大海,从而制服了灾害,完成了流芳千古的伟大业绩。在治水的同时,大禹和治水大军还大力帮助老百姓重建家园、恢复生产,使大家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据记载,大禹治水活动主要在黄河流域中下游一带,也就是今河北平原。大禹死后,其子启继位,建立了夏朝。我国的历史从此时起,进入了阶级社会,时间约在公元前21世纪。

公元前17世纪,我国历史上第二个王朝商代建立了。相传,商朝的始祖曾在漳河下游一带活动,以后又在大清河支流易水河畔放牧。开始,商朝在河南黄河两岸定都。商朝中期,国王盘庚迁都于今河南安阳科学文化的繁荣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河南安阳“殷墟”中,近几十年先后出土的文物不可胜计。

公元前11世纪,西周王朝建立。西周初,周公平定了东方叛乱,推行分封制宗法制,在全国封藩建卫。在重要的封国中,海河流域有两个:卫,都朝歌(今河南汲县北),淇水一带是其统治中心;燕,都蓟(今北京市),永定河下游一带是其统治中心,势力远及滦河支流青龙河源头。春秋战国时期,由于铁制生产工具的使用和推广,耕作技术的提高以及水利工程的兴修,海河流域的农业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发达,形成了一些经济都会。赵国的邯郸、中山,燕国的蓟以及卫国的濮阳,都是当时远近驰名的城市。特别是邯郸“北通燕涿,南有郑卫”,沟通了中原南北之间的联系,促进了区内外社会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发展。

秦始皇,将修建于早些时候的一些断续的防御工事连接成一个完整的防御系统,用以抵抗来自北方的侵略,形成了万里长城的雏形。明代(1368~1644年),又继续加以修筑,使长城成为世界上最长的军事设施。它西起中国西部甘肃省的嘉峪关,东到中国东北辽宁省的鸭绿江边,长635万米。它像一条矫健的巨龙,越群山,经绝壁,穿草原,跨沙漠,起伏在崇山峻岭之巅,横穿黄河流域、海河流域北部和辽河流域。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海河流域社会动荡不安,战火连绵不绝,经济社会和科学文化发展缓慢。三国时,曹操统一北方后,在邺城(今河北临城一带)兴筑三台,其中铜雀台为文人聚会赋诗的场所。

265年,司马炎代魏建晋,史称西晋。西晋是历史上一个短暂而又黑暗的王朝。面对残酷的政治现实,许多文人以避世的态度隐逸山林饮宴谈玄,研经作赋,其中以竹林七贤最为著名。据考证,他们的活动地方就在卫河上游(今河南博爱境内)。西晋灭亡后,中国北方进入十六国时代。其中,汉、前赵后赵前燕后燕南燕等国均定都于海河流域内。386年,北魏建立,定都平城(今山西大同)。534年,东魏建立,定都邺。550年,北齐建立,定都邺。北魏统一北方地区后,孝文帝的改革,促进了当时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和中华民族的大融合。海河流域内大兴石窟,其中云岗石窟举世闻名。云岗石窟位于大同城西十五公里的云岗村,是北魏时代的杰作,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石窟在武周山南麓开凿,东西绵延一千米。现存主要洞窟五十三个,其中较大的石窟有二十一个,石雕造像五万一千多个,是我国最大的石窟群之一。窟中最大的石佛高达十七米,两腿盘坐,横宽十五点八米。窟内的石佛雕刻工精,雄伟庄严,是我国极为珍贵的文化遗产。北方民歌以激昂慷慨为特色,有恋歌、牧歌和战歌,其中以《木兰诗》最负盛名。

隋唐时期,由于国家统一、社会相对安定,海河流域人口增多,水利大兴,农业发达,手工业(以丝织业、制瓷业和造纸印刷业为主)兴盛,水陆交通便利,商业往来频繁,经济社会和科技文化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隋朝还兴修了举世闻名的南北大运河,它的开凿对巩固中央对东南地区的统治和加强南北经济文化交流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南北朝时,南北方的经学已经产生区别。《隋书·儒林传》说:“南人约简,得其英华;北学深芜,穷其枝叶。”隋朝继承北朝的治学风气,发扬光大。在桥梁建筑上,隋朝杰出工匠李春设计和主持建造的赵州桥(位于河北交河上)是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这座桥的大拱两端上方各有两个小拱,可以减轻桥身重量对桥基的压力,遇到洪水又可以减弱激流对桥身的冲击。整个桥型,由大小拱相配,显得轻盈匀称。桥两边栏板上,刻着龙形花纹,龙的姿态生动活泼,若飞若动。赵州桥经历了1300多年,仍然完好地屹立着。

唐朝建立后,海河流域文化灿烂夺目,宗教思想、文学艺术、史学、科学技术等领域成果辉煌,造就出魏征李百药李吉甫卢照邻高适刘长卿贾岛孔颖达僧一行等杰出人物。其中,魏征(580-643年),馆陶(今河北馆陶)人,唐初政治家。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后,喜他直率,擢为谏议大夫。他好犯颜直谏,前后陈谏二百余事,深为太宗器重,迁为尚书左丞。他常劝太宗以隋朝灭亡为戒鉴,认为君好比舟,民好比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必须“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任贤受谏”,“薄赋敛轻租税”等。魏征死后,唐太宗思念不已,叹息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殁,朕亡一镜矣!”。李吉甫(758-814年),赵郡(今河北赵县)人,唐代地理学家,著有《元和郡县图志》。《元和郡县图志》以贞观(627—649)时划分的十道为纲,配以宪宗时的四十七镇,每镇有图,冠于叙事之前。然后分别记述各镇所属州县的等级、地理沿革、贡赋、古迹、山川形势、盐铁、垦田和军事设置。他力矫前人之弊,尤其留意于山川形势,攻守利害。刘长卿,河间(今河北河间)人,唐代诗人,有《刘随州集》。他的诗歌,有的反映安史之乱以后人民生活的痛苦,有的是写遭谗被谪之后的愤懑,而更多的是写山水隐逸闲情。他的诗风格谨严凝炼,圆熟细密,善于以画入诗,尤其是五言律诗及绝句,在当时颇负盛名,自称为“五言长城”。一行(683~727年)和尚,吕乐(今河南南乐)人,唐代杰出的天文学家。724年,他创造了一架黄道游仪,用来观测日、月的位置和运动情况。通过观察,发现了恒星位置移动的现象。这比英国天文学家哈雷在1718年提出恒星自行的观点早了将近一千年。

北宋一代,宋辽以界河为线把海河流域分成两部分。金灭北宋后,海河流域处于金朝统治之下。宋辽时期,海河流域制瓷业和寺塔建筑业十分发达。在制瓷业方面,河北曲阳的定窑以其精细的制作、惊人的装饰技巧和优雅的风致冠绝当世,一时之间引得各地瓷窑效仿,形成了定窑瓷系。定窑瓷系以白瓷为代表,在宋代各窑中出类拔萃,独领风骚,“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可略表其优雅韵致之一二。 与其齐名的,还有磁州窑系。它的窑场分布于今河南、河北、山西三省,重要窑口有河北磁县观台窑、河南鹤壁窑、修武当阳峪窑等。在寺塔建筑业方面,以 山西应县木塔闻名于世。应县木塔,是我国现存最高最古的一座木构塔式建筑,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于辽清宁二年(1056年),金明昌六年(公元1195年)增修完毕。它设计科学严密,构造完美,是一座既有民族风格又符合宗教要求的建筑,在我国古代建筑艺术中达到了最高水平,有较高的研究价值。此外,还有建于宋代的我国砖木结构最高的古塔—河北定州开元寺塔以及静志寺塔基地宫净众院塔基地宫,河北正定隆兴寺,山西大同华严寺的辽金殿阁以及天津蓟县独乐寺部分建筑等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