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炯

更新时间:2023-07-07 10:38

康炯为宋仁宗时并代都部署都总管康保裔之裔孙,保裔被俘入辽,后康炯成人化名杨惟忠入宋保疆卫国,青年从军西北抗击西夏,收复西北疆土,建立平夏城,威震西北。方腊起兵造反,康炯亦随西军平乱,提拔韩世忠。宋金合谋辽国,炯以宋辽兄弟之邦,金人虎狼之性,灭辽终危害宋庭,后果应其言。后入相公李禄帐下抗金救国,官至大元帅府都统制、北道都总管。后应诸军为李相公鸣不平,终爆发苗刘兵变,康炯受牵连去官降职。年迈时仍驻守江州抗击伪齐政权与金人,直至病故于任上。宋孝宗时赐谥号武忠,宋理宗时加封靖武侯辅疆弼国之神。

人物生平

公元1072年宋神宗熙宁五年(辽咸雍八年)五月十二,康炯降生于辽国西京路大同府杨府内,康炯祖上乃是宋仁宗时并代都部署(都总管)康保裔,公元999年宋真宗咸平二年,康保裔兵败高阳关,遭辽军俘虏。公元1001年宋真宗咸平四年,康保裔降辽,受封昭顺军节度使。为不波及家中老母子女,康保裔改姓为杨,辽圣宗赐萧氏女于保裔为妻,育有二子。

公元1091年宋哲宗元祐六年,二十岁康炯离辽归宋,离别之时,炯父为炯取字惟忠,意为靖国惟忠,洗祖先之耻。九月,康炯于环庆路环州通远以西番部族族人身份,参军入蕃兵,并登记名曰杨惟忠。康炯弓马娴熟,被提为三班差使、蕃兵副兵马使,驻兴平城。

公元1093年宋哲宗元佑七年十月,夏人时有寇环州,康炯皆出战退之。因功,升任西头供奉官,调任延安府塞门砦蕃兵副指挥使。宋夏边境时有战役,康炯作战勇猛身先士卒,多立战功,不久便拔为内殿崇班,大顺城蕃兵指挥使。

公元1095年宋哲宗绍圣三年三月,夏人围塞门砦,北城破,时康炯守南城,收拢败兵,反攻城北,终逐夏人,康炯斩夏人监军,身数十疮,仍奋勇杀敌。因功升礼宾副使,蕃落军上军第一指挥指挥使。

公元1097年宋哲宗绍圣四年,蕃落军驻泊镇戎军熙宁砦,时康炯因功累官至六宅使,蕃落军上军都指挥使。二月,泾原路安抚使知渭州事章楶率军伐夏,康炯为前军统制率蕃落,保捷定功,清边弩手,越过葫芦河川于石门峡江口修筑城池。夏人北来,康炯率部固守待援。三月,援军终至,康炯固守月余不失,率部冲锋,击退夏人。五月,筑城完毕,赐名平夏城。九月夏国夏崇宗梁太后率兵数十万围攻平夏城,康炯亲自登城血战,十四日未下,熙河路,环庆路急派兵马救援,与康炯率兵前后夹击夏军,夏军大败。康炯受大将折可适表功,升任东八作使,平夏城兵马都监,泾原路第十二将副将。

公元1098年宋哲宗元符元年九月,夏人数十万大军复攻平夏城,康炯镇守城墙,却之。十月,夏人粮将尽,姚雄救援。十一月,夏军粮尽,疑兵惑之退兵,康炯识破计谋,率兵追击败之,生擒嵬名阿埋、昧勒都捕及夏众数千。康炯乘胜追击,与知平夏城事兼泾原路第十一将郭成、第十二将折可适攻取天都山,康炯所部率先攻占天都山,并于山阴建都天砦。康炯破敌有功,升为仪鸾使,泾原路副钤辖,泾原路十二将主将,加武勋。

公元1099年宋哲宗元符二年夏,宋朝动员十万大军北伐,康炯任前军统制,率部北攻,攻破夏国通峡砦、通远砦,修建胜羌砦、荡羌砦。六月,康炯出兵奇袭萧关,一战而下,将夏人逐往兜岭以北。八月,康炯占领夏行宫南牟会城,官家赐名安西城,升西安州。战功累官升任皇城使,雍州刺史,安西州延边安抚副使兼通判安西州军州事,骁骑尉,官家赐“雄勇将军”旗帜以示恩宠。时年秋,夏人求和,辽人调停,双方罢战,重画边界。

公元1100年宋哲宗元符三年正月,己卯,宋哲宗驾崩。三月,皇太后以宋太宗金匮之盟故事,欲立神宗十一子,哲宗弟端王继位。康炯深受皇恩,上疏言当立帝子登基。皇太后以帝子年幼为由,驳斥之。四月,端王登基为宋徽宗,以外将不应言拥立事,欲行废立谋反乎。降康炯为内藏库副使,渭州兵马监押。

公元1104年宋徽宗崇宁三年九月,夏人复出兵越过兜领围攻平夏城,并分兵入寇镇戎军,宋徽宗复起康炯,擢皇城使、泾原路延边经置制使兼知平夏城事。十月,破夏军于镇戎军高平砦。十一月解平夏城之围,复逐夏人出兜领。

公元1105年宋徽宗崇宁四年,刘法出会州牵制夏军主力,康炯出兜领攻占夏国赏移口,割踏砦,折姜会,威逼夏人威州。夏军主力撤退,刘法于尔提克泉大破夏军。夏军多有进攻欲收回失地,康炯战而退之。辽人干预,双方罢战。

公元1108年宋徽宗大观二年,升平夏城为怀德军,康炯左迁任左武大夫,莫州防御使,怀德军延边经略安抚使兼判怀德军,侍卫步军副都虞侯。在任八年,康炯广纳流民,招训士卒,开盐井,治民生,抵夏人,使夏人不敢南侵,护一方安宁。

公元1115年宋徽宗政和五年夏,官家童贯为陕西路经略安抚使出兵攻夏,熙河经略使刘法出湟州,秦凤路经略使刘仲武出会州,泾原路经略使康炯出怀德军,童贯坐镇兰州。八月,康炯与夏国静塞军对峙于威州,九月,遣经略副使姚古取道割踏砦取鸣沙阻击夏人兴州援军,遣泾原路钤辖折彦质取乐山砦顺灵州川阻碍夏翔庆军援兵。康炯亲率五千骑兵,雨夜出兵,克敌,斩静塞军都指挥李乾师。十月,围威州,康炯亲自攻城。时刘仲武兵败臧底河城,夏军乘胜反击,寇萧关。康炯急率军回,驱逐夏军。

公元1116年宋徽宗政和六年,宋军急行军,刘法、刘仲武出西宁州攻仁多泉城,种师道出渭州复攻臧底河城。康炯攻应理,阻挡夏军主力。十月,两城俱克,夏军撤退,康炯率兵追击,斩杀三千,俘虏万余。

公元1118年宋徽宗重和元年,熙河、环庆、泾原、秦凤、永兴军五路大震,康炯及时率军士救助灾民,发放军粮,修筑住房,上下一心救灾。夏人得知,率军来寇,康炯率哀兵却之,护泾原路一路平安。

公元1119年宋徽宗宣和元年,童贯强令诸军击夏国腹地灵、兴二州,自领震武城都管粮草器械,康炯为前军都统制,左军朱定国,后军焦安节,右军刘仲武,刘法坐镇中军。正月,康炯出兜岭,克静塞军,兵围威州。二月,康炯克威州,救威州汉人回。刘法致统安城,遇夏晋王察哥,两军对峙。三月初,抵陕口,威压灵州。童贯运粮军遭夏军劫。粮尽,康炯军饥寒交迫,轻装撤回。刘法遭夏军前后夹击兵败,夏军围宋军于震武城,刘仲武子刘锜率军救之,因功受,荐为阁门祗候。四月,童贯复发三路军攻夏,东路出环庆路,中路出泾原路,西路出熙河路,克盐州,威州,凉州,尽收横山地区。六月,夏人失屏障,夏崇宗被迫上表称臣,宋诏罢兵。康炯升中侍大夫,彰化军节度使,泾原路经略安抚使兼知怀德军事,怀德军都总管。

公元1120年宋徽宗宣和二年十二月,官家调西军入东南剿灭方腊,康炯任右军都统制,由宣州入歙州,复绩溪。次年,三月复遂青溪堨村,方腊兵败逃入帮源洞据守,部将韩世忠率部渡险,捣其穴,擒方腊。时辛兴宗夺世忠功,康炯还朝,直其事,故升世忠为承节郎。

公元1122年宋徽宗宣和四年,宋徽宗命童贯为河北、河东路宣抚使与金人合约攻辽。调康炯为横海军承宣使,知雄州军州事,左军都统制。康炯上疏言,辽为兄弟之邦,为宋之屏障,可当金军,不应攻之。官家怒,落官,降为武略大夫,高阳关路总管。童贯出师不利,接连败仗,追康炯过,又降武翼大夫,冀州兵马钤辖兼河北路第七将主将。

公元1125年宋徽宗宣和七年,金军灭辽,乘胜三路寇宋,东路破定、祁、深,康炯随河北东路安抚使李禄与金军对峙于衡水县,康炯领第七将绕路攻静安切断金军后路,与禄前后夹击金军。金军败退,收复深州。金人中路军围大名府,康炯随禄解之。

公元1126年宋钦宗靖康元年,钦宗继位,表康炯为武功大夫,为北道副都总管,河北东路安抚使兼知冀州事。十一月,禄护康王入北京大名府,康王急于南逃,召康炯归。十二月,金军东路复来,康炯退之,护康王入东平府,后至南京应天府,表康炯为元帅都统制。

公元1127年宋钦宗靖康二年,徽钦二宗误入金营,汴梁失守。五月即宋高宗建炎元年五月,康王赵构登基为帝,升康炯为建武军节度使,检校太尉,河北京东四路副宣抚使,北道都总管,主管殿前司公事,并随禄抗击金人。

公元1128年宋高宗建炎二年,北伐稳当有序收复故土。八月,高宗召禄回,遣杜充为河北禄经略安抚使,马忠以天使自居,夺李禄诸将兵权,软禁之。九月,金人知禄归京,诸将遭囚禁,复来寇疆,北方诸州皆失。十一月,禄归军中,急令康炯,刘锜稳住军心,渐收故土。

公元1129年宋高宗建炎三年正月,高宗逼死李禄,禄授其部于康炯。金人知禄已去,河北诸军无人节制,各自为战,兀术率兵数十万再次南寇,康炯知北地不可久守,自领军断后,命折彦质、姚古率百姓难民南归,折姚二人不领,愿留于左右殿后,遂命统制官苗傅刘正彦领军护百姓南下。二月十四,康炯退至灵壁,背江一战,时年五十八岁的康炯仍率兵冲锋,左军统制折彦质,右军统制姚古相随左右。战许久,康炯斩金军前军统领赤戈。二月廿七,康炯任江东安抚大使,节制江东军马,驻江宁府。三月,康炯部将苗傅、刘正彦为李相公正名,率北归士兵政变,逼赵构退位,加康炯少保。四月,兵变失败,高宗复位,深恨李禄等,凡有禄功,皆以他人代之,夺康炯官,降为承节郎,复州防御使,江州安置。十月,金人克黄州,刘光世引军遁,江州知州韩梠弃城去,金人渡江克马头,康炯领驻江州禁军,却之,护一州百姓。

公元1130年宋高宗建炎四年,九月蕲州李成复叛,侵扰江淮诸州,遣马进犯兴国军。十月,马进进寇江州,宋高宗复起康炯,屯兵江洲,诏任康炯为江州沿江置制使讨之,马进退入南康军。十一月,康炯南进入南康军讨马进,李成北与马进夹击康炯,吕颐浩遣巨师古救江州,为进所败。康炯回军,于湓水河旁歼灭李成所部,李成北逃。

公元1131年宋高宗绍兴元年正月,马进复攻江州德安,德安守臣姚舜明弃城走。康炯急引援兵救之,马进筑砦与庐山,于康炯对峙。二月,康炯破庐山砦,马进遁走筠州。三月,李成寇湖口,康炯与崔增、王燮合围大败之。时,马进兵败筠州,入江州,康炯逐之,马进逃亡蕲州。五月,马进李成寇蕲州黄梅,张俊邀诸军共讨,康炯亦出兵助之。九月,升康炯为安远军、常德军节度使,知江州军州事兼内安抚使。

公元1132年宋高宗绍兴二年正月,升康炯为江南西路招讨使兼江西总管。四月,江西军贼赵进寇瑞昌,康炯讨降之。五月,康炯病故与任上,时康炯仍巡视前线,偶感不适,知大限将至,故交待防线事后,薨。

宋高宗赵构于临安闻康炯殆伤感不已,后秦桧上疏道康炯乃康保裔之后,伪名杨惟忠,实乃降将之后,且元符三年康炯反徽宗继位,宣和四年不欲攻辽,实乃狼子野心建炎三年,康炯与苗傅、刘正彦皆为李相公所部。故康炯去后,宋高宗多次修改哲宗徽宗钦宗实录,亦剥其功绩,销其记载,且言蕃地之人。后宋孝宗继位,赐谥号武忠,至宋理宗时加封康炯为靖武侯辅疆弼国之神。

江南百姓多有受康炯护佑南下的北人,闻故北道都总管康炯殆,伤痛不已,遂建祠于灵璧县祭拜,左右配祀折彦质、姚古二位统制。后其祠毁于战火。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