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澍

更新时间:2024-09-13 15:54

陶澍[shù](1779年1月17日—1839年),字子霖,一字子云,号云汀,晚号髯樵,又号桃花渔者,湖南安化人,清朝嘉庆道光时期重臣、学者,经世派主要代表人物。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陶澍于乾隆四十三年十一月三十日(1779年1月17日)出生湖南安化县小淹镇陶家湾的一个耕读家庭。

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陶澍跟随父亲陶必铨远走长沙,在岳麓书院读书。

乾隆五十年(1785年),陶必铨因母老思亲,回小淹镇资江上游的江南红泥田王崇焯(陶必铨知交好友)家中设馆授徒,陶澍仍跟随读书。

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陶必铨回家务农并钻研学问;陶澍亦在身边读书,开始攻读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并参加一些农业劳动。

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陶必铨应邀到安化县城(今梅城镇)主持修复南宝塔,陶澍亦跟随在安化学宫读书。

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陶必铨到益阳曾润攀家中设馆教书,前后四年,陶澍仍跟随在侧读书。

乾隆六十年(1795年),陶澍参加县学考试,得补邑诸生。

嘉庆三年(1798年),陶必铨转赴益阳石井,在刘静园家中设馆授徒,陶澍仍跟随父亲读书。同年,陶澍与安化县一都河曲溪人黄德芬结婚。

嘉庆五年(1800年),随父赴长沙参加湖南乡试。

嘉庆六年(1801年),陶澍离家北上,参加会试,却名落孙山。遵父嘱,留京温习功课,准备再试,以图进取。

科举及第

嘉庆七年(1802年)春,陶澍在京参加壬戌科会试,中进士,为第63名;四月,参加殿试,为二甲第15名;朝考,嘉庆帝召见,定为第55名。为安化第一个进士。及第后授翰林院庶吉士

嘉庆十年(1805年)四月,任翰林编修。同年闰七月,陶必铨病逝,陶澍回乡奔丧,丁忧三年。此后,陶澍在澧阳书院主讲三年,认真从事教育,培养人才。

嘉庆十三年(1808年)八月,陶澍离开家乡安化,携家北上,任国史馆纂修。

治行优异

嘉庆十四年(1809年),任四川乡试副主考。此后十年,陶澍先后任詹事府詹事、记名御史、江南道监察御史陕西道监察御史会试同考官、会试内监试官、巡视中城、户科给事中、巡视南漕、吏科掌印给事中、道员等官职。在任上,陶澍均能恪尽职守,勤政恤民。

嘉庆十九年(1814年),陶澍任江南道监察御史,发现吏部候选官员太多,遇有官缺,则粥少官多,争议纷纭;吏部又立法不一,设置重签,形成混乱,造成弊端。陶澍主张统一立法,废除重签名目,堵塞漏洞,防止弊病。是年底,陶澍又陈奏州、县积弊,明确指出:“州、县之弊日深,州县之疲顽有自”。接连例举了八种州、县官场弊病。

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陶澍被任命川东兵备道。十二月抵达重庆赴任。任中清理积讼,打击恶棍,平反冤狱,安定社会秩序。禁止私设关卡,畅达交通,鼓励工商,发展商业贸易。察看农村,体恤民情,奖励开荒,发展农业生产。四川总督蒋攸銛举荐陶澍的治行为四川第一。

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十一月,新即位的道光帝擢陶澍为山西按察使

道光元年(1821年)三月,兼署布政使。八月,调福建按察使。十月,未及福建赴任,擢安徽布政使。

道光三年(1823年)正月,擢安徽巡抚

陶澍对安徽进行了全面的治理:

道光五年(1825年)五月,陶澍调任江苏巡抚。因洪泽湖决口,漕运阻浅,特调任江苏巡抚,亲至上海主持漕粮海运,雇沙船一千五百艘,运苏、松、常、镇、太五府州漕粮一百六十余万石至天津,为清代大规模海运漕粮之始。

道光六年(1826年)正月,陶澍再次“亲莅上海,部先后,申号令,各州、县剥运之米,鱼贯而至,鳞次而兑,浃旬得百三十余万为首运,余三十余万归次运。告祭风神、海神、天后,集长年三老,犒酒食银牌而遣之。万艘讙嘑江澄海明,旌旗飙动鼋龙踊跃。”二月底,漕运船队顺利抵达天津。陶澍任江苏巡抚首倡海运,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总督两江

道光十年(1830年),因捕获户部私造假照要犯之功,加太子少保衔,署两江总督,旋即实授两江总督。

道光十二年(1832年),与巡抚林则徐治江苏水患,修刘河、白茆练湖孟渎等水利。吴中官民称为“数十年之利”。

道光十五年(1835年),入觐,赐御书“印心石屋”匾额。

病逝任上

道光十七年(1837年)十一月,陶澍六十生辰,道光帝赐亲题扁额、福寿字以及珍玩文绮。

陶澍在两江兼管两淮盐政,着手革除盐政弊端:“一曰裁浮费以轻成本”;“一曰慎出纳以重库款”;“一曰禁粮私船私以清纲销”;“一曰革五霸十横以清淮北”。尤以裁浮费革蠹商一项,对盐商打击很大。其时盐商往往与朝廷官吏交往厚密,因此一些官吏往往寻扯事端以图中伤。陶澍不惧流言,坚持改革,以致积劳成疾。

道光十八年(1838年),忽病风痹。道光十九年(1839年)三月,因病免官。六月,陶澍在两江节署病逝,享年六十二岁。晋赠太子太保,依尚书例赐恤,谥号“文毅”。清廷允许他入祀贤良祠名宦祠,并于海州建专祠祭祀。

主要影响

为政

陶澍为官期间,在除恶安民、抗灾救灾、兴修水利、整顿财政、治理漕运,倡办海运,革新盐政,整治治安,兴办教育,培养人才上作出了较大贡献。任内力图整顿淮盐积弊,裁省浮费,严核库款,缉禁私盐,淮盐得以行销。又于淮北试行票盐,后推及淮南。

育才

陶澍对湖南人才群体的巨大先导作用,早有公论。苏州的湖南会馆有一副对联说:“文武翌中兴,翩然楚客听吴咏;循良有先正,谁比云汀(陶澍)继道荣。”代表了湖南人士对陶澍先导作用的认识。钱穆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说:“嘉道之际,有善化唐鉴镜海,以笃信程朱,倡为正学。……而善化贺长龄与唐氏相友善,倡为经世致用。邵阳魏默深受知于安化陶澍,为贺长龄编辑《经世文编》。湘阴左宗棠亦客陶氏,相与缔姻,而胡林翼则陶之子婿也。”这说明,清代中叶以后,湖湘学派中形成了一个经世之学的重要派别,他们共同提倡经世致用。在这些人中,陶澍的政治地位最高,于是湖南经世人才都集合在陶澍周围。后来的“湘军三杰”(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也与陶澍的关系密切。陶澍在理学经世思想、改革思想、吏治思想、人才思想、爱国主义思想等方面,对“湘军三杰”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湘军三杰”可认为是陶澍思想与事业的继承者和发扬者。

历史评价

嘉庆帝:“放尔南漕矣,尔尚有良心,肯说几句正经话。”

道光帝

林则徐:“大度领江淮,宠辱胥忘,美谥终凭公论定;前型重山斗,步趋靡及,遗章惭负替人期。”

陈康祺

张佩纶张之洞议论道光以来人才时,一致认为“当以陶文毅为第一”。张之洞后来曾对陈锐表示:“奏议以汝湖南陶文毅为佳。文毅之文于规行矩步之中,仍有一种灏气精光,不可磨灭。作文因当如是,作官亦何莫不然。”

赵尔巽:“赵慎畛学有本源,察吏治民,严而能恕,所至政无不举。卢坤治回疆军需,平湖南瑶,驭广东夷商,皆有殊绩。陶澍治水利、漕运、盐政,垂百年之利,为屏为翰,庶无愧焉。道光中年后,海内多事,诸臣并已徂谢,遂无以纾朝廷南顾之忧。人之云亡,邦国殄瘁,其信然哉。”

孟森:“嘉道之时,留心时事之士大夫,以湖南为最盛,政治学说亦倡导于湖南。所谓首倡经世文编之贺长龄亦善化人,而澍以学问为实行,尤为湖南政治家之巨擘。”

萧一山

人际关系

亲属

陶澍自称为晋代陶侃陶渊明之后。陶渊明的第三子陶份居于江西都昌,其后代子孙中有一支迁居江西吉安。至五代后唐时,陶份后裔陶升迁湖南安化茅坪、小淹等地,支族繁衍,陶升成为湖南资江陶姓的始祖。到元大德年间的陶舜卿,从安化江南的茅坪迁居小淹的陶家湾,资江陶姓开始有连续的世系记录,陶舜卿成为资江陶氏支族的族祖。 自陶舜卿至陶澍共传十六世。据考证,十六代中,前十一代都是贫困的农民,第十二代发家成为当地富户,仍以耕种为业。其后家境渐渐衰落,到第十五代、即陶澍的父亲陶必铨时,只能靠耕种和教书为生。

(表格及图册参考资料)

师友

曾国藩两次科考失败后,特意转道金陵,向陶澍请教学问与求仕之道。因门客李子木自作主张,为陶澍挡驾。终陶澍一生,曾国藩未能与陶澍见面。但陶澍的行迹、思想对曾国藩的影响巨大。

主要作品

著作

陶澍著文赋诗,造诣颇深,书画兼长。著述十分丰富,其在世时即已刊行者有《陶云汀先生奏疏》五十二卷、《陶云汀先生题本》八卷、《印心石屋文钞》三十五卷、《印心石屋诗钞》初集二集,以及《蜀輶日记》四卷。其去世后不久所刊行者有《靖节先生集注》《靖节先生年谱考异》和《陶文毅公全集》。另有《陶桓公年谱》,是研究陶侃生平的著作,《陶氏世谱》是汇集史传及各书所载的陶姓著名人物的事迹,均已佚失。

曾主编或校刊的书籍:《资江耆旧集》《海运全案》《重浚吴淞全案》《云台新志》《吴中唱和集》《吴淞口唱和诗》《和治水诗》《漕河祷冰诗录及图谱》《云台山唱和诗》《印心石屋五秩诗文荟》《咏印心石屋诗》《御书印心石屋诗文荟》《印心锡祜萃言》《皖藩政要》《安徽通志》《水利七案》《沅江县志》《安化县志》《洞庭湖志》《陶氏族谱(四续)》等。

藏书

陶澍的“赐书楼”、“印心石屋”、“博山园”藏书,皆嘉庆、道光以前的精刻精印本,其心赏识旧籍,尝钤一自己肖像图印,方面长髯,风雅之气,扑人眉宇。其子陶桄,亦喜藏书,共有藏书10余万卷。大多是清御赐内府刻本、武英殿本、名家刻本和稿本。藏书印有“小淹陶氏”、“宫保大司马三江总制之章”、“干国良臣”等10多枚。刊刻有《资江耆旧集》《江苏海运全案》《云台山唱和集》等10多种,1919年被张敬尧军队劫掠。著作有《印心石屋文抄》《陶云汀奏议》《黑水集》《洞庭湖志》等,后人汇为《陶文毅公全集》,汇其著述10多种。

艺术形象

在陶澍为官过的地方,民间流传着不少故事,《陶澍私访南京》作为淮剧的传统保留剧目,常演不衰。

后世纪念

主词条:陶澍陵园

陶澍陵园位于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东部,距县城31公里,地处资江中游北岸。以清代两江总督陶澍陵园为主的风景区分布在三处:一处是沙湾的陶澍陵墓、享堂。内有门楼、牌楼、陵墓、墓道及石人、石狮石马、石羊、八角亭、御书汉白玉匾,御撰祭文碑等;二处是资江南岸的官厅。原内有总督府、官太保第、乡贤祠、赐书楼、石雕龙凤石门、白玉兰树、引水石渠。另有文澜塔印心石屋、乌龟岩;三处是资江南岸的百梅山庄。内有御书“印心石屋”的匾,杨夫人贞节牌坊,御书崖。陵园占地50亩,环筑围墙,右门入侧处有御碑亭,亭内两只巨大的石鳌背负一块道光皇帝御赐的、著名书法家何绍基书写的碑文,进门左侧为陶澍墓,墓前有墓表、石俑、石马、石虎、石兔,显得庄严肃穆。1996年,陶澍陵园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史料索引

太子太保两江总督陶文毅公神道碑铭

郎潜纪闻

晚晴簃诗汇·卷一百一十七》

清史稿·卷三百七十九·列传一百六十六》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