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龙光

更新时间:2024-06-05 17:32

邓龙光(1896年—1979年2月3日),字剑泉,号德梧,广东茂名人,国民革命军中将、集团军总司令。1919年在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步兵科毕业,后入粤军。1927年起,任第四军教导一师副师长、师长。1928年初,随军北伐。北伐后历任国民党陆军第四师第十旅旅长、第四军十二师师长、第十二师参谋长、代第一集团军舰队司令等职。1933年后,曾任南路军第二军独立四师师长、第二纵队独立四师师长,参与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围剿”。1936年1月,国民政府授为陆军中将;7月任第四路军九师师长。抗战爆发后,任第六十四军副军长、第八十三军军长、率部参加南京保卫战。1940年1月,任第三十五集团军总司令。1945年任第二方面军副司令官、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广州行营副主任。1947年当选为第一届国大代表。1949年8月,任战略顾问委员会顾问。新中国成立前夕去台湾。1950年任“光复大陆设计研究委员会”委员,1979年2月3日病逝台北。

人物生平

邓龙光早年毕业于广东陆军小学第六期、武昌陆军第二预备学校。

1917年,回粤任省长公署警卫队队长。

1919年保定军校第六期步科毕业后,投入粤军张发奎部,历任排、连、营、团、旅长职。

1923年,任粤军第3师6旅13团中校团附,参加讨伐陈炯明,平定刘震寰杨希闵邓本殷诸役,升团长、师参谋长。

1927年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教导第一师副师长、师长,参加北伐战争。后又任第四师第十旅旅长、第四军第十二师师长。

1928年1月,第4军在五华县一带与李济深部激战战败,被迫接受蒋介石改编,仍任师长。随后,国民革命军整编,第4军被缩编为第4师,任第10旅旅长,随军自鄂、湘入桂。

1929年年初,张发奎与李宗仁联合反蒋,委任邓龙光为12师师长。年底随军攻粤,在花县大败,后再次攻粤又败,邓龙光遂解甲归田。

1931年宁粤对立,受第1集团军司令陈济棠之约,邓龙光任第1集团军总司令部参议,9月,任第1教导师副师长。

1932年5月,代理第1集团军舰队司令;7月,调任独立第4师师长兼政治训练处主任、广东国防要塞建设委员会委员。1932年10月被陈济棠委任为第二军独立第四师师长兼代第一集团军舰队司令。

1933年9月至次年10月,参加第五次“围剿”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红军。

1934年4月任第九师师长。

1933年4月起,率部赴赣南参加对中央苏区的“围剿”。

1935年年初,回粤任第3军9师师长。

1936年1月,获国民政府授陆军中将,6月,任两广抗日救国军第3军副军长。时陈济棠与李宗仁联合发动倒蒋事变。邓龙光参与倒陈济棠运动。8月,广东军队改编,任第156师师长。

1937年7月,被任命为第64军副军长。10月,任第83军军长,北上参加抗日战争(简称抗战)。旋参加保卫南京之役,率部阻击日军第61师团进攻,受到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明令嘉奖及2万银元犒赏。南京沦陷时,率部从正面突围,成为南京保卫战唯一幸存部队。

1938年9月,改任第29军团副军团长,12月,任第64军军长,率军回粤,驻守西江。翌年2月,任第16集团军副总司令,10月,任第35集团军副总司令。

1939年12月,参加第一次粤北会战,取得大捷,因功晋升为第35集团军总司令。旋奉命率部入桂,参加桂南会战,阻击日军援兵,协助第5军收复昆仑关

1944年,参加桂柳会战。

1945年3月任中国战区陆军总司令部第二方面军副司令官,5月当选中国国民党第六届侯补中央执行委员。夏秋间,率部克南宁、凭祥、龙州,追击日军至雷州半岛。9月,在湛江及海南岛接受日军投降。旋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广州行营副主任。翌年夏,广州行营改为国民政府主席广州行辕,仍任副主任。

1946年11月选任制宪国民大会代表。

1948年3月选任第一届国民大会代表,1948年8月5日派任广东绥靖公署副主任。

1949年8月任总统府顾问委员会顾问。去台湾后,曾任“光复大陆设计研究委员会”委员。

1979年2月3日在台北去世。

人物轶事

祖籍茂南区镇盛镇白沙村的抗战英雄邓龙光,在抗日战争的战场上战功显赫,震破敌胆。但在对待乡亲父老方面,他十分善良、仁慈、体贴,平易近人。

据现年80多岁的邓兆创老人回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时任军长的邓龙光惦记着家乡亲人购买生活用品的艰难,放下手中繁忙的军务工作,回家与其兄邓德槐共同出资,在白沙村里开办供销合作社,低价经销油、盐、姜、醋,香、烛、纸、墨,以及犁、耙、铲、锄等村民日常生活、生产所需品 。当时,村民购买生活、生产所需品并不容易,要购买这些东西,往往要到十几里路远的鳌头圩或公馆圩,来回一次要一天时间。邓龙光在村内办起的供销合作社,极大方便了群众。

邓龙光每次回到家乡,最高兴的莫过于见到村中的小孩了。

当时年仅10多岁的邓兆创老人仍清楚地记得,邓龙光回乡时,身边总是围满了小孩子,因为邓龙光会一次性地把村中糖果摊档的糖果买下,然后全部分发给村中的小孩和孤寡老人。

1942年,邓龙光为了发展家乡的教育事业,不顾军务繁忙,回白沙村内,自己出资开办了一所“九保学校”。利用白沙旧祠堂内的空闲地方作教室。学校开设低年级一个班,高年级两个班,招收学生近百人。聘请四位教师,学生就读全部免费。临近解放,这所学校才撤消。

邓龙光不仅十分关心乡亲父老的生产 、生活和教育事业,对孤寡、残疾老人更是关怀备至、体贴入微。邓龙光的伯父邓德葱,驼背且脚有残疾,靠编竹器艰难度日。邓龙光每次回乡,都会去看望邓德葱等村中的孤寡、 残疾老人,嘘寒问暖,接济钱粮,十年如一日,从不间断,足见其仁慈、博大的胸怀。

后世纪念

邓龙光故居云门祠座落于广东省茂名市茂南区镇盛镇白沙茅朗村梅江河东岸,坐北向南。始建于1935年,1937年春竣工,是国民党第35集团军总司令邓龙光兄弟为祀奉其祖父邓云门所建。1986年8月21日“云门祠”被茂南区人民政府批准为县(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云门祠建成后,邓龙光搜集购买了珍贵书籍《万有文库》存于祠内,该文库于1946年高州“秀川图书馆”建成后赠送给该馆。秀川图书馆位于高州市文明路,邓龙光倡议建造,并以其父秀川之名命名。建设资金由邓龙光投资外,还得到县城居民、教师、学生的资助。云门祠在抗日战争时代,曾是当地爱国人士商议抗日救国的场所,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曾做过粮仓,举办忆苦思甜教育泥像展览,6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期,云门祠是白沙乡及附近子弟的读书圣地——白沙小学。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