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塞区

更新时间:2022-05-22 16:33

要塞区,拼音是yào sài qū,是指在海防要地设立的军队组织。一般辖有守备部队、分队。防区内按作战要求筑有永备工事,配备较强火力,储备充足物资,形成独立的防御体系。中国清朝,曾在虎门、塘沽、吴淞等海防要地建立要塞,设有提督衙门,驻扎重兵防守。民国时期,在沿海要地设立了若千要塞司令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海防要地(包括岛屿)设立要塞瓦。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要塞区隶属于上级军区。要塞区设有领导机关,下辖若干守备区和守备部队、分队,担负本区域的设防和坚守任务。

出处

主要担负要地的坚守防御任务。辖有一定数量的守备部队,筑有永备工事,配备较强的火力,有较充足的物资储备,构成独立的防御体系,是国防的战略屏障。古代,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就在形势险要的地区设立要塞。中世纪,拜占廷帝国在全国建立了要塞网,在全国各军区设有若干位置险要的要塞。中国明朝曾设“九边”,即九个要镇,备御边防。15世纪后,欧洲各国重视要塞建设,沿着边界地区构筑坚固的要塞和据点,形成以线式配置为主要特征、以防御为主要目的的警戒线。移居美国的拓荒者也采取了要塞防御,要塞、碉堡和栅栏遍布开拓地区。近代,要塞区的建设由陆防为主逐步演变到以海防为主,海防要塞(海岛要塞、海口要塞、海岸要塞)和江防要塞发展迅速。19世纪初期,清政府建有炮台式要塞30余处,设有提督衙门,驻扎重兵把守。虎门要塞、镇江要塞和旅顺要塞在19世纪中后期抗击英、法、日侵略的战争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中华民国海军于1927年建有闽口要塞和厦门要塞,各设有多座炮台和鱼雷发射台,扼守马尾港和厦门港,分别受海军马尾要塞司令部和海军厦门要塞司令部指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自1954年起,在海防要地设立要塞区,设有领导机关,辖有若干守备区和守备部队,担负本区域的设防和坚守任务。1980年起,大部分要塞区相继改为守备师、守备区。世界上仍有些国家将构筑永备工事、准备长期坚守的陆、海边防要地称为要塞区,把在这类军事要地设立的领导指挥机构称为要塞司令部。

发布者

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编审室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