藜科

更新时间:2024-03-26 19:28

藜科(拉丁学名:Chenopodiaceae)是被子植物的大科之一。一年生草本、半灌木、灌木。叶互生或对生,肉质。单被花,花簇生或穗状、圆锥花序。果实为胞果,很少为盖果,种子扁平。

植物学史

在传统分类系统中,藜科与狭义苋科通常基于苞片、花被及雄蕊的特征被处理为2个独立的科,其中藜科苞叶及花被常为草质或肉质,雄蕊常分离;而苋科苞叶及花被常为干膜质,雄蕊基部常合生。

在分子系统学研究中,狭义苋科的单系性获得了很好的支持,然而藜科被认为并非单系。在众多分子系统学研究中,由狭义苋科与藜科共同形成的分支获得了很好的支持,并被称为“苋科-藜科联盟”,且被认为是石竹目中一个理想的进化分支。该分支具有一系列共源性状:小花近无柄并排列成聚伞花序状;花被片5,单列,覆瓦状排列;胚珠常单个基生;花粉具散孔;筛管分子质体无中央内含晶体;具有异黄酮类化合物。基于以上研究结果,考虑到狭义苋科与藜科分支复杂的内部系统关系,大多数学者支持将二者合并从而建立广义苋科,并被APG IV系统所采纳。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半灌木、灌木,较少为多年生草本或小乔木,茎和枝有时具关节。叶互生或对生,肉质,无托叶。花为单被花,两性,较少为杂性或单性,辐射对称。花单生,簇生或穗状、圆锥花序,花萼3~5裂,花丝钻形或条形,离生或基部合生,花药背着,在芽中内曲,2室,外向纵裂或侧面纵裂,顶端钝或药隔突出形成附属物;花盘或有或无;雄蕊常与花被片同数而对生或较少,雌蕊有2~3个心皮合成,子房上位,卵形至球心,1室1胚珠,基生,直立或悬垂于珠柄上;果实为胞果,很少为盖果;胞果常藏于扩大的花萼内或花苞内,通常不开裂,种子扁平。

重点特征:草本,具泡状毛,花小。单被;雄蕊对萼;子房2~3心皮结合,1室,基底胎座胞果,胚弯曲。

分布范围

藜科植物各属在全球的分布(不包括外来属)如下:中亚区51属、欧洲区36属、地中海区39属、大洋洲区29属、东亚区23属、北美区17属、非洲区8属、南美区6属。可见中亚区的藜科属数占第一位,其次是欧洲区、地中海区、大洋洲区和东亚区。

中国有藜科植物38属184种(不包括外来种属),依照种数的多少排列如下:新疆(153种/34属)、甘肃(67种/21属)、青海(45种/16属)、内蒙古(42种/15属)、宁夏(35种/13属)、辽宁(30种/10属)、黑龙江(30种/10属)、河北(29种/11属)、陕西(27种/13属)、西藏(27种/10属)、吉林(23种/9属)、山西(22种/10属)、中南区(17种/7属)、华东区(13种/6属)、四川(13种/4属)、云南(8种/3属)、贵州(5种/2属),新疆分布的藜科植物无论属数和种数都居全国首位。中国的藜科资源植物主要有菠菜属(Spinacia)、盐角草属(Salicornia)、猪毛菜属(Salsola)、碱蓬属(Suaeda)、藜属(Chenopodium)、地肤属(Kochia)、驼绒藜属(Ceratoides)、滨藜属(Atriplex)、梭梭属(Haloxylon)、假木贼属(Anabasis)等。

生长习性

藜科植物多生活在荒漠及盐碱土地区,因此,往往呈现旱生的适应现象。例如,多为草本或半灌木,有发育迅速的深根系,叶缩小甚至消失,茎或枝常变为绿色,通常被水毛(呈粉粒状),或器官变成肉质,组织液含大量盐分而具很高的渗透压等等。

主要价值

藜科植物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有着较密切的关系,例如:甜菜是制糖的重要原料之一,中国解放以后,甜菜的种植面积和甜菜制糖工业有了很大发展;菠菜、莙荙菜(牛皮菜)是普遍栽培的优质蔬菜;土荆芥猪毛菜为制药原料,无叶假木贼所含的生物碱用于农药;有不少的种类是荒漠草原的主要牧草;有些藜科植物,由于对沙漠地区的自然条件有很强的适应性,能够防风固沙,对于保护农田、交通及村庄有一定的作用,其中梭梭就是十分重要的沙区造林树种之一,已大量用于生物治沙工作;地肤(扫帚菜)、翅碱蓬(黄须菜)等,是群众较喜采食的野菜;沙蓬的种子称沙米,可食;绳虫实(棉蓬)子富含淀粉,可供酿酒;白茎盐生草(灰蓬)可以烧灰取碱,用于群众生活。

1、心血管活性

软蒺藜水提物对大鼠动静脉旁路血栓形成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血栓干重影响显著,对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均呈现显著延长作用。

2、降糖作用

地肤子总苷明显抑制灌胃葡萄糖引起的小鼠血糖升高,其降糖机制可能与抑制糖在胃肠道的转运和吸收有关,这一作用有别于现有的降糖药物,可以用于控制糖尿病患者饭后血糖水平的异常升高及减慢食物中糖分的摄取速率。

3、抑制胆碱酯酶活性

假木贼属植物有很高的抑制胆碱酯酶活性。假木贼碱(毒藜碱 ) 是假木贼属植物中主要的生物碱成分,由于它的结构类似于烟碱,因此药理作用也与烟碱类似。其毒性临床未见报道,为了获得更好的抑制胆碱酯酶活性而毒性减低的化合物,对毒藜碱的结构做了很多改造,如制备成有机磷衍生物、酰基化衍生物、丁炔类衍生物、甲基化衍生物等。

4、致畸毒性

研究表明,毒藜碱具有致畸毒性。牛服用含毒藜碱1.13%的植物会导致小牛的先天性缺陷。在鸡胚胎发育中也得出同样的结果。

5、抗氧化作用

翅碱蓬 (Suaeda heteroptera)的水、甲醇、正己烷提取物对亚油酸脂质过氧化均有良好的阻断作用,其中正己烷提取物阻断能力最强,对O 离子自由基有较强的清除作用。

6、抗菌作用

地肤子乙醚提取物对串珠镰孢菌(Fusariummoniliforme)的抗菌效果最好,最低抑制浓度(MIC)为2.5mg/mL。地肤子油对所试菌株均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对妇科常见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表皮葡萄球菌(Sepidermidis)、石膏样毛癣菌(Trichophyton gypseum)、红色毛癣菌(Trubrum)、羊毛小孢子菌(Microsporum lanosum)均有较好的抑菌活性。

地肤子各有效成分对皮肤浅部真菌铁锈色小芽孢癣菌(Microsporum ferruginium)﹑ 石膏样小芽孢癣菌(Mgypseum)、 许兰氏黄癣菌(Trichophyton schoenleinii)﹑石膏样毛癣菌(Tgypseum)﹑紫色毛癣菌(Tpurpureatum)﹑红色毛癣菌(Trubrum)及絮状表皮癣菌(Epidermophyton floccosum)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盐穗木(Halostachys caspica)正丁醇提取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抑制作用。

土荆芥是具有较强广谱抑菌活性的植物之一,对小麦赤霉病菌、棉花枯萎病菌棉花立枯病菌等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均为100%。土荆芥的丙酮提取物对稻瘟病菌(Magnaporthe grisea)、香蕉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 cubense)、西瓜枯萎病菌( Foxysporum fsp niveum) 、香蕉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musae)、芒果炭疽病菌(Cgloeosporioides)、辣椒炭疽病菌(Ccapsici)、的抑菌活性均在90%以上,对香蕉枯萎病菌的抑制率为100%。

7、化感作用

化感作用是植物的一种重要生态机制,许多化感物质(allelochemical)对植物、微生物、动物特别是昆虫都有作用。藜在开花时期会从根中分泌出草酸,抑制松树、苹果树及多种杂草生长。野滨藜、西伯利亚滨藜、盐爪爪、伊朗地肤、灰绿藜、碱蓬、猪毛菜的提取物均有一定的除草活性,其中,野滨藜、灰绿藜对供试的4种杂(牧) 草种子幼根生长的抑制率接近或大于90%,盐爪爪对4种(杂)牧草种子幼芽的生长的抑制作用大于95%。

8、杀虫作用

假木贼属植物具有很高的杀虫活性,毒藜碱(anabasine)对害虫有触杀、胃毒和熏杀的作用,是一种良好的杀虫剂。骆驼蓬乙醇粗提液对植食性螨类如山楂叶螨、麦岩螨、果苔螨、截形叶螨有很强的触杀活性,死螨体表现明显皱缩,变成深紫色,若用5mg/mL药液处理,则体壁和卵壳普遍破裂成片状,内含物外泄。无叶假木贼提取物对螨类也有一定的毒杀作用。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