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济民

更新时间:2023-12-16 11:34

蔡济民(1886年~1919年1月26日),护法军政府鄂军总司令、陆军中将。原名国侦、字幼襄(幼香)。湖北黄陂人。1905年,入湖北常备军。1909年任新军排长,曾参与组织军队同盟会、将校研究团,1910年,加入共进会。1911年,任湖北同盟会支部参议部长,武昌起义时,率本标士兵首攻都督署。胜利后,主持谋略处,率师保卫汉口。袁世凯召其赴京,授陆军中将,拒不受。1913年讨袁失败后去日本,孙中山密授湖北讨袁军司令。1916年潜赴武汉,召集旧部举事,又失败1917年,任护法军政府鄂军总司令,举兵龙坪、克武穴,又败。1919年,被川军谋害。

人物生平

早年投军

蔡济民,原名国桢,字幼襄,湖北黄陂蔡家榨蔡官田村人。出生于1886年。蔡济民幼承庭训,天资敏慧,读诗书,习经史,少时即能诵诗属文,诗文颇有根基。长而接触进步书刊,胸怀革命大志,18岁便毅然投笔从戎,参加张之洞举办的新军。后以操课优良被选人湖北陆军学堂学习,1年即提升为陆军第八镇十五协二十九标二营后队司务长、排长等职。

蔡济民以排长身份在新军里发展革命力量。与范腾宵等人参与组织日知会,日知会遭破坏后,蔡济民在军营里转入秘密活动,暗中联络营中的“柳觉诗社”、“自治团”、“振武尊心社”等秘密社团,合并组成“军队同盟”,为其主要负责人。为吸引少数下级军官参加进步活动,蔡济民还与本标的高尚志杜武库甘绩熙和三十标的王宪章、吴醒汉等人秘密组织“将校研究团”,他在军队里进行艰苦的宣传和组织工作,先后与彭楚藩牟鸿勋,甘绩熙等发展革命同志达数百人,为武昌起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蔡济民是“共进会”会员,因素与蒋翊武、王宪章、张廷辅友善,故又为“文学社”成员。查光佛介绍他入同盟会,并任同盟会湖北分会参议长。以此之故,当“共进会”与“文学社”各图发展而彼此有抵触时,蔡济民居间起斡旋团结作用。当四川保路运动进入高潮时,蔡济民认为革命良机已到,便竭力促使“文学社”和“共进会”于1911年9月联合成立起义领导机构,会上推选蒋翊武为总指挥,孙武为参谋长,蔡济民为参议长。9月24日开第三次联席会议,讨论军事领袖问题,大家再一次推定蒋翊武为起义军总指挥,孙武为参谋长,蔡济民为参谋部长。

武昌起义

1911年10月9日(辛亥八月十八日),孙武等在汉口俄租界宝善里制造炸弹,失慎爆炸,起义计划泄露。此时牟鸿勋等写信给蔡济民决定当晚12时由南湖炮队发动起义,要他迅速通知各同志届时响应,蔡济民立即动员并派人各方联络,准于当晚起事,闻炮声即出动。不料城内外互待讯号致误,蔡等到天明不见动作,心知情况必有变异,当即派人探听消息,同时约集同志在莲溪寺另筹办法。清晨传来牟鸿勋被捕,三十标三营正在带操的排长张廷辅也被捕,情况愈趋紧张。清吏大捕党人,有人询问第二十九标标统张景良有无蔡济民其人,张回答只有蔡国桢。张不知蔡济民即蔡国桢,因之蔡得以幸免。

革命正处于千钧一发、生死攸关的紧急关头,领导起义的主要负责人孙武受伤,蒋翊武避匿,刘尧徵、彭楚藩等牺牲,处在第二线的各标营代表蔡济民、熊秉坤等人就自觉挑起了发动起义的重任,创造了推翻帝制的丰功伟绩。当日12点整,各营值勤换岗,恰好二十九标二营是排长蔡济民带班,三十标二营是吴醒汉和徐达明带班,他们三人借机凑在一起计议必须马上动手起事。蔡低声对吴、余两人说:“今晚点头道名时就干起来。你们带三十标一、二、三营的同志占领楚望台,然后由汉水闸、保安门攻督署左翼,我带第二十九标3个营的同志由黄庙殿、王府口进攻督署右翼,工程营和炮队由我通知同时发难。”就这样具体地议定了攻打清督署的进攻路线计划。议毕各人回营布置。

后来得知工程营已有当晚发难的周密准备时,蔡济民极为兴奋,于是同吴醒汉、熊秉坤、金兆龙、方兴等商定同谋发难。蔡济民对熊秉坤保证:“只要你工程营一动手,我马上带队响应。”俩人并约定工程营发难后带队经过右旗西营门时向营内鸣枪三声力号,到楚望台会合。

10月10日下午7时许,工程营发难,熊秉坤如约鸣枪为号,蔡济民闻声立即带队呼啸而出,继工程营后到达楚望台。三十标的吴醒汉、方维、测绘学堂的方兴,李翊东等都带领起义兵先后到达楚望台。当时守台者吴兆麟知事起应之。拥推吴兆麟为总指挥。由蔡济民、熊秉坤、马荣等分别率队攻打清督署。当日中午围攻湖广总督衙门的战斗进入紧张激烈的决定性阶段。清方瑞徵凭固死守。当炮兵入城后革命党人决定在炮火支持下,三路并进发动强大攻势。傍晚,蔡济民由右路率领队伍出王府口沿长街进攻督署左侧。战斗开始时并不顺利。进展缓慢。到王府口小菜场时即行停止,此处距都司巷仅一箭之隔,敌人有兵驻守。蔡济民即派战斗队搜索前进,大队尾随之。当时正下着小雨,夜黑如漆,炮兵瞄准困难,炮弹命中率低。后来蔡济民情急智生,就在王府口、小都司巷一带取衣庄的衣被浇油纵火,顿时火光烛天,并延烧至清督署大门,为炮队显示射击目标。于是炮手以清督署衙门的大旗杆为目标猛烈射击,弹无虚发,各路起义军奋力攻下督署,瑞徵仓皇逃走。次日晨,蔡济民复举兵和吴醒汉等夹攻鄂藩署,清布政使连甲略事抵抗即行逃窜。到正午12时,起义军完全占领武昌,取得了首义的伟大胜利。

照预定计划,起义得手之后,齐集咨议局会商大计。当时群龙无首,刘公避匿未出,孙武受伤就医,蒋翊武存亡未卜,而新政权的建立刻不容缓。当时蔡济民是革命中心人物,必须马上解决革命的中心任务问题。正在此时,工程营士兵把原清军第二十一混成协协统黎元洪挟持到了楚望台。蔡济民与文学社原有推黎任都督出面主事之拟议,后经大家同意由蔡和刘赓藻往迎黎元洪。

20日下午,黎元洪被迫到会,众议纷纭,黎默然无一语。有人请黎元洪在布告上画押签字,黎表示拒绝。有人骂黎不识抬举,不如杀之为快。蔡济民为顾全大局一直好言相劝,又劝慰同志不要操之过急,对黎不能不给予和平期待。推黎为鄂军都督,并即由革命党人蔡济民、吴醒汉、邓玉麟、高尚志、张廷辅、王宪章、熊秉坤、徐达明、王文锦、陈宏浩、谢石清等15人组成谋略处,以会议制形式发号施令。这个以蔡济民为首的起义骨干分子组成的谋略处,议定成立湖北军政府和指挥部队对清作战等事项,担负起实际的领导责任。

起义后不久,清兵大举反扑,武汉形势危急,黄兴赶来督师,于是“阳夏战争”发生。黄兴任总司令,蒋翊武和蔡济民任正、副经理部长。从驻地到前线,蔡济民一直陪随左右,每战必亲往督阵,黄兴称誉蔡济民是“鄂中军人之巨擘”。激战月余,革命军保住了武汉。

革命首先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成立了湖北军政府,蔡济民在首义中为推翻清王朝而英勇奋战,在创建共和国的新政权中,亦竭尽心力。蔡济民既是谋略处的主要负责人,又在湖北军政府任参议长,后任各部总稽查等职。当时事业初创,百废待兴,上至政制建立,下到茶水灯油,均由蔡全面经管。他日夜操劳以致面容憔悴,声音嘶哑,难以出声,常助以手势。党内外人士无不赞其辛劳,而他谦逊自若,任其事而不享其名。遇有争执,必力任调停。许多人自酮元勋相互标榜,而他从不自我宣传。他注重办实事,还亲筹经费,抚恤伤兵,教养遗孤,对同志关怀备至。

继续革命

1912年3月,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曾授与蔡济民勋二位陆军中将,调赴北京,他坚辞不往,养病杭州。他书写《七律》诗寄怀,涛中有“风云变幻感沧桑,拒虎谁知又进狼”。“无量金无量血,可怜购得假共和”。深刻揭露袁世凯的豺狼本性。

1913年宋教仁案发生后,黄兴写信给湖北的蔡济民、蒋翊武,季雨霖、熊秉坤等人,指示仍由武汉首先发动,湘皖赣各省继续响应,实行反袁“第二次革命”。4月,蔡济民等人在武昌昙华林举行秘密会议,以推翻袁世凯、黎元洪在湖北的统治为宗旨,组成“改进团”。并推定蔡济民、季雨霖、吴醒汉、詹大悲等负责军事方面的布置事宜。后被黎元洪的侦探破获,黎命令处决20余人,同时下令通缉“改进团”的首要分子。湖北反袁黎运动暂时受到挫折。黄兴再次命湖北党人立即发动,要先发制人。6月25日武昌城内外有二、三处发难,很快又被黎派兵镇压,蒋翊武、蔡济民、詹大悲、季雨霖等领导人分别逃亡上海和湖南。蔡济民先到上海,后赴日本,并加入中华革命党。其间蔡曾写回家书云: “堂堂华夏,竟无立足之地。”

1915年4月孙中山委任蔡济民为湖北讨袁军司令长官。分湖北为5个区,由蔡报请任命赵鹏飞、熊秉坤,刘英、曾尚武、王华国为分区司令,吴醒汉、江炳灵为长官部参谋长和副官长。他们在湖北各地组织力量进行反袁斗争。1916年春,蔡济民在武汉召集旧部江吉、李振民等运动南湖炮队举事,因配合不力,被奸人破坏,不少革命党人牺牲。于是蔡济民又回上海筹措经费,留牟鸿勋等驻汉,继续进行反袁斗争。

1917年孙中山在广州设军政府,于7月发动护法运动,任蔡济民为鄂军总司令。蔡济民于11月起兵龙坪,攻克武穴,以孤军无援失败,杨春龙、谢吟秋、侯千屏等20余人死难。蔡济民与李某匿庙内匾额上一日两夜,最后易僧衣逃出,后转赴广州。适逢牟鸿勋、苏成章等起兵利川,他们遥奉蔡济民为总司令,电请即日前往主持,于是蔡由广州绕道赴利川就任。

1917年底,蔡济民在利川与牟鸿勋、苏成章、董用威(董必武)等人组建鄂西靖国军,蔡为总司令。这支护法革命武装对全国护法运动给予了有力的支持,对北洋军阀是沉重的打击。当时,利川先就驻有一支川军,其头领是方化南。川军明里也唱护法,暗里只是为争地盘,时刻伺机搞垮靖国军。1919年元月25日,川军布置全城戒严,蔡济民未识破川军的险恶用心,疏于轻敌,先无戒备,也未采取应急措施,终于落人魔掌,不幸于1919年1月26日遭到方化南杀害,时年33岁。

蔡济民被害惊动全国,革命党人纷纷声讨川军之倒行逆施,当时董必武、张祝南赴沪呼请孙中山指示为蔡报仇。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方化南畏罪自杀。蔡的功绩永昭人间,功德永垂后世。

后世纪念

蔡济民墓

蔡济民墓位于武昌伏虎山北麓。蔡济民(1886-1919年),字香圃,湖北黄陂人,日知会会员。武昌首义前,被推选为起义总指挥部军事筹备员。首义爆发,蔡济民率部最先到楚望台与工程营会合,并担任王府口一线的主攻任务。攻下总督署后,又继续进攻落署,战功卓著。湖北军政府成立后,主持谋略处。阳夏保卫战中,他率部转战汉口、汉阳。后来,蔡济民积极参加反袁、护法斗争,1919年在利川被害。1927年,其弟呈请湖北当局抚恤、省政府决议公葬于伏虎山。章太炎撰墓志铭,称赞他“军中能者以黄陂蔡君为桌,房帅辟易,江汉以清”。原基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毁,现基为1981年重修,坐东朝西基础为砖石筑,椭圆封土顶,墓长3.6米,宽2.6米,高2米。仿悬山式基碑,高2.7米,宽1.2米,上刻“蔡济民先生之墓”。四周是高1米的围院,占地80平方米。1956年,湖北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