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仁源

更新时间:2024-06-12 14:20

胡仁源(1883-1942年),字次珊,浙江吴兴 (今湖州)人,1883年 (清光绪九年) 生。1902年壬寅科举人。肄业京师大学堂。毕业于日本仙台高等学校及英国待尔模大学。曾任京师大学堂文科学长,上海江南船坞工厂副总理。1913年任北京大学预科学长及工科学长。1914年1月,署北京大学校长,于1918年去职。1924年任北京交通大学教务长。1926年3月,任北京政府教育部总长。后任浙江大学工学院教授。1942年逝世。著译有《投影几何》《造船》《瓦轮斯丹》《哀格蒙特》《圣女贞德》等。

个人生平

胡仁源(1883-1942)字次珊,吴兴人。

光绪1902年壬寅科举人

肄业于京师大学堂,毕业于日本仙台高等学校及英国待尔模大学。回国后任京师大学堂文科学长、上海江南造纸厂副总理。

1913年任北京大学预科学长及文科学长。1913年11月,代理北京大学校长。1914年1月至1916年12月,任北京大学校长。1914年胡仁源校长制定《北京大学计划书》,提出扩招新生、改进教学法、编写教材和讲授要目、添购教学设备、整理图书等措施。在担任北大校长期间,对北大进行了一系列整顿改革工作,并在队伍建设上陆续招聘和引进了一批国外留学归来有真才实学的中青年学者到北大任教,提高了北大教师队伍的素质和学术水平,如马裕藻朱希祖黄侃沈兼士钱玄同马叙伦沈尹默等人,这些人都注重考据训诂,以治学严谨见称,这种学风也逐渐成为北大文史科教学和科研中的主流。胡仁源在北大期间,北大学校规模不断扩大,学生人数大幅度增加,学校各项规章制度不断完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不断改进,这为他的后任蔡元培先生对北京大学继续进行的一系列改革,起到一定的奠基作用。

1915年袁世凯为实现其复辟帝制企图,曾竭力拉拢和收买北京大学的校长和教授。他封胡仁源校长为“中大夫”,授予北大一批教授嘉禾章,其子袁克定又派人劝说胡校长“率大学诸教授劝进”,均遭到胡仁源校长和北大教授们的严词拒绝。

1924年任北京交通大学教务长。

1926年3月任北京政府教育部总长。唐山大学校长。1926年3月,交通部调派胡仁源继任西南交通大学校长(任期:1926.3—1926.6)。

北伐战争后,任浙江大学工学院教授。

1942年逝世。

个人作品

著译有《投影几何》、《造船》、《瓦轮斯丹》、《哀格蒙特》、《圣女贞德》等。

康德是西方最重要、影响最深远的哲学家之一,对近代西方思想具有奠基性的意义,哲学成就体现在“三大批判”,而作为“第一批判”的《纯粹理性批判》更是康德哲学的核心所在。1931年,胡仁源先生率先在商务印书馆出版了《纯粹理性批判》的第一个中译本,20世纪中叶,蓝公武先生译本问世。两位先生的译本影响了数代学人。

历史评价

胡仁源于1914年1月由北大工科学长被任命为校长后,拟定了《北京大学计划书》,强调“大学设立之目的,除造就硕学通才以备世用而外,尤在养成专门学者”。开始着手对北大进行一些整顿和改革:添招新生,添聘教员;文科增设了中国哲学门和英国文学门;遵教育部令成立校评议会;制定颁布了《北京大学分科规程》,以加强学校教务诸方面的管理;借款开始兴建有300余间房舍的北大红楼。至1916年秋,北大学生规模已增至1503人,校内聚集了一批具有真才实学、治学严谨的知名教授。应该说胡仁源长校三年的工作,为蔡元培继任后对北大进行卓有成效的改革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