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犁

更新时间:2022-08-25 15:47

耕犁(plough)是农业生产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的垦耕工具。

起源探讨

我国的耕犁是源于本土的。和其它的生产工具及兵器一样,它也依次经历了石(木)器、铜器和铁器的发展过程。有些学者怀疑或否认石犁的存在,把耕犁和牛耕混为一谈,认为“犁的起源即牛耕的起源”;“牛耕从什么时候开始,决定犁耕从什么时候开始,两者密切结合在一起,其产生也是互为条件的。”甚至主张:“在没有铁的时代是不可能有犁的”,“犁耕发明之时,必已进入农业之铁器时期。”。其实,犁耕和牛耕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畜力拉犁出现以前,必然经历过一定时期的人拉石(或木)犁的阶段。只有在人拉犁耕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在人们驯服牲畜技术达到熟练程度时,牛耕才能产生和发展起来。

分类

就已知的考古材料看,石犁标本在我国长江下游的太湖流域、黄河流域的中下游地区及东北、内蒙等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均有发现,出土地点已达三十余处,从器型上分析,可定为三种类型。

第一型:舌状犁形器。可以山西闻喜汀店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石犁和在吉林长春新立城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石犁为代表。闻喜石犁器身扁平,表面磨光,刃部尖锐,残长16.7、宽21.6、厚1.8厘米。对长春石犁,原报告中说:其中的“一件长28.5、宽12、厚2厘米。通体磨光,刃部略呈舌状,经使用底面磨蚀,有亚腰两对。”“观察其刃部磨蚀痕迹和划痕,确属耕地时斜插土中,向前牵引,受到急激的冲击所致,其前端的磨擦痕迹是直的,两侧有磨划的斜线痕迹。这与石镐的磨擦痕不同,石镐入土时是直下的,故其刃部擦痕短而直,不向两侧磨擦。”

第二型:双刃三角形石犁。这类石器在长江下游流域介于马家淇文化与良诸文化之间的秘泽中层遗址及良诸文化遗址中,以及在黄河流域的龙山文化等遗址中均有发现。此类石犁体形扁薄,形若等腰三角形,两长边为刃,夹角在40°一50°之间,在江浙沪一带出土的往往在器中部凿有一至四个圆孔,并在后端有一孤形或方形凹缺,使两腰如后掠式双翼。

第三型:单刃三角形石犁。此类石器在江浙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良诸文化等遗址中发现较多,在黄河流域属于龙山文化早期的山西襄汾陶寺遗址、曲沃方城等遗址中也有发现。该石犁略呈三角形、单刃,顶端有一斜向的把柄,有的刃边和一斜边都向外延伸,使第三边中部内凹形成缺口。

应用

耕犁的出现,为大面积的开垦荒地,解放生产力创造了条件,并且为我国古代犁耕农业奠定了基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是应该充分肯定的。但是,新石器时代和商周时期的耕犁还是十分原始的,这一时期还只是我国犁耕的原始阶段,在农业生产中起支配作用的仍然是裕耕或锄耕,而犁耕还远远没有或不可能得到推广。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