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颈绿啄木鸟

更新时间:2023-07-13 15:07

红颈绿啄木鸟(学名:Picus rabieri)体长30厘米,体羽主要是绿色的啄木鸟。头顶、枕、领及髭须纹均红。雌鸟头顶暗绿色。与雌花腹啄木鸟区别在腰色暗淡,下体无特征。鼻孔被粗的羽毛所掩盖。嘴峰稍弯;鼻脊距离嘴峰较近,而距离嘴基缝合线较远。脚具4趾,外前趾较外后趾长。尾为翼长的2/3稍短,强凸尾,最外侧尾羽较尾下覆羽为短。栖息于低山阔叶林和混交林,也出现于次生林和林缘地带,很少到原始针叶林中。以蚂蚁、小蠹虫、天牛幼虫、鳞翅目、鞘翅目、膜翅目等昆虫为食。主要分布于老挝、越南和中国云南东南部。

鉴别特征

额暗灰而沾绿色,眼先淡红综色,头侧余部淡绿色,头顶至后颈深红色。自后颈沿左右两侧向下至胸部中央,有一深红白色的领状圈。上体包括肩羽和两翼的小覆羽均辉浓绿色。下体基本为绿色。

形态特征

雄性成鸟暗灰而沾绿色。眼先淡红棕色,头侧余部淡绿色。头顶以至后颈大概深红色,各羽基部主要为暗灰色,近红色羽端处复缀以黑色细点;这些暗灰和黑色部分往往显露在表面。自后颈沿左右两侧向下至胸部中央,有一深红色的领状圈,不过在胸部红色较淡而沾有褐色,且圈纹在此也较宽阔。自嘴基至红色的颈圈处有一颧纹,微呈污灰色,而其后部亦散缀以深红色。上体包括肩羽及两翼的小覆羽大概辉浓绿色,背羽基部的暗灰色往往露出。翼上的中和大覆羽与背羽同,但沾黄铜色光泽。小翼羽和初级覆羽均黑褐色,羽缘稍淡,并沾绿色;小翼羽的外羽片更具一些小形的白色横斑。翼缘白色,微缀以褐色细点。飞羽大都黑褐,初级飞羽的内外羽片均杂以白斑。次级飞羽的内羽片亦然;位于外侧的次级飞羽在外羽片上也微有淡色斑。所有次级飞羽的外缘均转为黄铜绿色,与外侧覆羽一样。尾羽黑褐色,羽干粗硬;中央一对的内羽片微具淡色的短横斑;表面各对的羽基外缘并狭缀以黄褐色。

绿白色,喉上略有些白纵纹。胸以上为绿色,向后渐淡,在腹部微杂以白色和较浓绿色的细斑。两胁亦绿色,羽轴缀以白色和灰色,羽缘淡绿而沾黄色。尾下覆羽绿褐色。腋羽和翼下覆羽白色,而满布以黑褐色粗斑。

黑色,下嘴基部黄绿色;跗跖和趾灰绿色。

生活习性

红颈绿啄木鸟为留鸟,主要栖息于低山常绿阔叶林和林缘地带,也出现于竹林和次生林。常单独活动。多在树上和地上活动和觅食。主要以天牛成虫和幼虫、鞘翅目昆虫、叩头虫、蚂蚁、小蠹虫、吉丁虫、蚜虫、松毛虫和虫卵等各种昆虫为食。也吃蜘蛛、蠕虫等其它小形无脊椎动物。秋冬季也吃部分橡实、松子、稠李等植物果实和种子。

分布范围

在我国仅见于云南东南部河口。国外也只在越南和老挝有分布。

经济意义

此鸟羽色艳丽,可供观赏。此种鸟数量非常稀少,属濒危动物,应加以保护。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6年 ver 3.1——近危(NT)。

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第295项)。

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2021年2月5日)二级。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