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谈

更新时间:2023-12-26 21:26

笔谈(bǐ tán;日文假名:ひつだん;韩语谚文:필담),是指汉字文化圈地域内不同语言知识分子相互交流的方法之一.主要使用汉字以及文言文(汉文)的交流方式.这种方法的交流在近代以前尤为普遍,日本江户时代的儒学者常和朝鲜通信使用汉字笔谈的方式来争论儒学问题,来自安南(越南)的使节与朝鲜使节互赠汉诗

基本信息

词目:笔谈

拼音:bǐ tán

注音:ㄅㄧˇ ㄊㄢˊ

英文:conversation by writing

基本解释

1. [conversation by writing]∶用文字交换意见或发表见解。

2. [sketches and notes]∶ 随笔记录的著作(多用于书名)。

《梦溪笔谈》

3.《笔谈》为《梦溪笔谈》的一部分,《笔谈》二十六卷,分为十七门,依次为“故事、辩证、乐律、象数、人事、官政、机智、艺文、书画、技艺、器用、神奇、异事、谬误、讥谑、杂志、药议”。

引证解释

1、笔记类著作体裁之一种

沈括 《<梦溪笔谈>自序》:“予退处林下,深居绝过从,思平日与客言者,时纪一事於笔,则若有所晤言,萧然移日,所与谈者,唯笔砚而已,谓之笔谈。”

2、谓书面谈话

清 王韬 《瓮牖馀谈·新金山少水》:“﹝日本官商﹞遍游内地,与名公卿大夫交,笔谈往复。”《儿女英雄传》第十六回:“如今我们拿分纸墨笔砚来,大家作个笔谈。” 柳亚子 《八日迭和左海少年四绝句》:“王孙天国喜能谙,豹隐鸿冥阻笔谈。”

刊物名

1941年9月至12月,茅盾在香港主编的半月刊《笔谈》,这是一本杂文刊物,执笔者多为文化界著名人士,如柳亚子、茅盾、郭沫若胡风叶以群等,共出7期。

实例

越南使者与朝鲜使者在中国会面时(1761年)做的汉诗

送朝鲜国史 (黎贵惇)

异邦合志亦同方、学术本从先素王。

完福共欣歌五善、逸才偏愧乏三长。

侧釐白锤交投赠、端委洪畴觅表章。

信笔书黄终歉歉、粲花清论过揄扬。

伟才端的让东方、义理渊源贯百王。

尚友四旬梅信重、相思二月柳条长。

猥因文字成佳好、还借兼从寄短章。

欲写风情嫌莫肖、丹台段段想清扬。

朝鲜国使鸿启禧和诗 (鸿启禧)

高碁传谱药传方、小帙编摩证百王。

南记词华之子最、神州心眼此行长。

云烟吴楚移舟夜、雨雪幽燕伐木章。

奇遇只应通纻缟、拙文那得重班扬。

李徽中和诗 (李徽中)

浮槎渺渺自何方,南指星辰别友王。

烟湿五湖衣带缓,芝仓三岛发眉长。

仓茫膜外山河远,络续花前锦绣章。

归橐盎然皆越字,春风燕蓟马蹄扬。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