泻白散

更新时间:2023-11-01 21:35

泻白散,中医方剂名。为清热剂,具有清脏腑热,清泻肺热,止咳平喘之功效。主治肺热喘咳。气喘咳嗽,皮肤蒸热,日晡尤甚,舌红苔黄,脉细数。临床常用于治疗小儿麻疹初期、肺炎或支气管炎等属肺中伏火郁热者。

组成

桑白皮、地骨皮、粳米、甘草。

用量

地骨皮30克,桑白皮(炒)30克,甘草(炙)3克。

用法

上药锉散,入粳米一撮,水二小盏,煎七分,食前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

清泻肺热,止咳平喘。

主治

肺热喘咳。气喘咳嗽,皮肤蒸热,日晡尤甚,舌红苔黄,脉细数。

方义

肺气失宣,火热郁结于肺所致,治疗以清泻肺热,止咳平喘为主。方中肺气失宣,故见喘咳;肺合皮毛,肺热外蒸于皮毛,故皮肤蒸热(轻按觉热,久按若无,由热伏阴分所致)。方中桑白皮甘寒性降,专入肺经,清泻肺热,止咳平喘,为君药。地骨皮甘寒,清降肺中伏火,为臣药。粳米,炙甘草养胃和中,为佐使药。

配伍特点

清中有润,泻中有补,既不是清透肺中实热以治标,也不是滋阴润肺以治本,而是清泻肺中伏火以消郁热。

运用

本方用于肺热喘咳证,临床应用以气喘咳嗽,皮肤蒸热,日晡尤甚,舌红苔黄,脉弦数为辨证要点。

加减化裁

肺经热重者,可加黄芩、知母等以增强清泄肺热之效;燥热咳嗽者,可加瓜蒌皮、川贝母等润肺止咳;阴虚潮热者,加银柴胡、鳖甲滋阴退热;热伤阴津,烦热口渴者,加花粉、芦根清热生津。

禁忌

风寒咳嗽、肺虚喘咳不宜使用。

歌诀

泻白桑皮地骨皮,甘草粳米四般宜,参茯知芩皆可入,肺热喘嗽此方施。

附注

附方

葶苈大枣泻肺汤

组成

葶苈子、大枣。

用量

葶苈子9g,大枣 4枚。

用法

上药以水三升煮枣,取二升,去枣,内葶苈子,煮取一升,顿服。

功用

泻肺行水,下气平喘。

主治

痰水壅实之喘咳胸满。

化裁方之间的鉴别

葶苈大枣泻肺汤与泻白散均有泻肺作用,但泻白散是泻肺中伏火,本方是泻肺中痰水。

重要文献摘要

①王子接《降雪园古方选注》卷中:“肺气本辛,以辛泻之,遂其欲也。遂其欲当谓之补,而仍云泻者,有平肺之功焉。桑皮、甘草,其气俱薄,不燥不刚,虽泻而不伤于娇脏。……《经》言: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故复以地骨皮之苦,泄阴火,退虚热,而平肺气。……使以粳米、甘草,缓桑、骨二皮于上,以清肺定喘。”

②《医方考》:肺火为患,喘满气急者,此方主之。肺苦气上逆,故喘满;上焦有火,故气急,此丹溪所谓气有余便是火也。桑白皮味甘而辛,甘能固元气之不足,辛能泻肺气之有余;佐以地骨之泻肾者,实则泻其子也;佐以甘草之健脾者,虚则补其母也。此云虚实者,正气虚而邪气实也。又曰:地骨皮之轻,可使入肺。生甘草之平,可使泻气,故名以泻白。

③《古方选注》:肺气本辛,以辛泻之,遂其欲也。遂其欲当谓之补,而仍泻者,有平肺之功焉。桑皮、甘草其气俱薄,不燥不刚,虽泻而无伤于娇脏。《经》言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然肺虚气逆,又非大苦大寒如芩、连、栀、柏辈所宜,故复以地骨皮之苦,泄阴火,退虚热,而平肺气。使以甘草、粳米,缓桑、骨二皮于上,以清肺定喘。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