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府

更新时间:2024-03-30 21:03

泉州府是明清时期福建省下辖的一个府。明洪武初年,泉州路改为泉州府。洪武九年,泉州府隶属于福建承宣布政使司雍正十二年,辖晋江惠安南安同安安溪五县,辖区范围大致相当于今日的泉州市(不含永春德化)、厦门市大部分、金门县大部分以及漳州莆田两市的少数辖区。

历史沿革

14~15世纪

洪武初年,泉州路改为泉州府,隶属福建行中书省,辖晋江南安同安惠安安溪永春德化七县。

洪武七年(1374年)裁福建市舶司泉州市舶司)。

洪武九年(1376年),福建行省改为福建承宣布政使司,泉州隶之。

洪武二十年(1387年)撤澎湖巡检司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九月,福建按察分司置宁武道、延汀道、漳泉道三道。漳泉道管辖兴化、泉州、漳州三府,道治驻泉州府城

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福建按察分司调整合并为建宁道、福宁道二道,裁漳泉道。 福宁道管辖福州(包括宁德地区)、兴化、泉州、漳州四府,道治驻福州府福宁县

永乐元年(1403年)复置福建市舶司。

正统十四年(1449年),邓茂七延平府沙县起义,分兵攻泉州府德化、永春、安溪、南安诸县,与知府熊尚初战於晋江,知府被俘遇害。

成化七年(1471年), 福建按察分司增置漳南道,析福宁道漳州府、建宁道汀州府属之。福宁道辖福州、兴化、泉州三府。

成化八年(1472年)因琉球贡船大多泊於福州,少数往浙江温州,福建市舶司由泉州改驻福州。

成化九年(1473年)析福州府福安宁德、福宁三县置福宁直隶州。福宁道辖福州、兴化、泉州、福宁三府一州。

16~17世纪

正德十二年(1517年),葡萄牙贸易船队抵达泉州港

嘉靖三年(1524年), 福宁道兼兵备,道治改驻泉州府城

嘉靖十四年(1535年)割漳州府、泉州府、延平府三府四县漳平、德化、尤溪永安)边地置节爱县,隶延平府。

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惠安县原无县城,本年始筑县城,开启明、永安、通惠、朝天四门。

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德化县原无县城,本年始筑县城,开宾阳、有年二门。

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南安县原无县城,本年始筑县城,开熙和、平成、文明、拱华四门。

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福宁道分置兴泉道,福宁道改驻福州府城,兴泉道驻泉州府城

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永春县原无县城,本年始筑县城,开三门。同年,倭寇屠掠金门。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安溪县原无县城,本年始筑县城,开朝宗、阜成、迎薰、拱极四门。同年,永春县城改开迎晖、来德、文明、拱照四门。

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重设澎湖巡检司

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德化县城增开拱辰门。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延平府节爱县地区改名大田县。

万历年间,兴化府仙遊县南庄、港西、东丘、仓厝、交界塘、柯寨、岑兜、秀溪等村划属惠安县。

万历十九年(1591年),德化县城增开来凤门。

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丰臣秀吉拒绝接受明廷册封为日本国王

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日本再度向明廷、朝鲜全面开战,丰臣秀吉发兵十馀萬增援朝鲜倭军。同年,明廷为防止倭军南下占领澎湖为根据地,置水师澎湖遊兵,於春汛冬汛之时驻防澎湖。

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丰臣秀吉病卒於日本京都,倭军分批撤离朝鲜。同年,澎湖遊兵舟师增倍。

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议裁澎湖遊兵,不果。

万历三十年(1602年),浯屿水寨由厦门岛改驻泉州湾南岸之晋江县石湖(今属石狮市蚶江镇),钦依把总沈有容建寨城,固守泉郡门户,巡防兴化府莆田县湄洲岛至同安县担屿

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荷兰人乘澎湖遊兵春汛结束官兵撤回内地之际,占领澎湖。同年,沈有容舟师赴澎湖驱离荷兰东印度公司武装舰队。

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议割同安、南安、晋江三县地於晋江县安海置安平县,不果。

天启二年(162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乘春汛结束、冬汛未至,再次占领澎湖,於风柜尾(今属澎湖县马公市)筑稜堡架炮固守。

天启三年(1623年),福建巡抚南居益邀请荷兰人派遣代表赴厦门岛谈判,随即於宴会囚禁荷兰代表,押送北京斩首,并袭击沿海遊弋之荷兰入侵船舰。

天启四年(1624年),荷兰大举出动船舰绑架中国沿海居民做为回应。同年,南居益派遣福建总兵俞咨皋率舟师登陆澎湖,攻击荷兰守军。双方鏖战半年,在明军陆续增援压迫下,荷兰人最终撤离澎湖,转进台湾。

天启七年(1627年)於晋江县三十六都蟳埔(今属丰泽区东海街道)筑鹧鹕口铳台

崇祯二年(1629年)於晋江县三十都溜石(今属晋江市池店镇)筑溜石铳台。

清初泉州府治晋江县。辖:晋江县、南安县、惠安县安溪县永春县德化县同安县,共7县。

此时,府境与四府八县接壤:兴化府一县(仙遊县)、福州府一县(永福县)、延平府两县(尤溪县、大田县)、漳州府四县(漳平县、龙溪县长泰县、海澄县)。

南明隆武二年及清顺治三年(1646年),郑芝龙降清。同年,置福建提督军门,提督驻泉州、福州两府城。

南明永历元年及清顺治四年(1647年)二月,置福建分巡兴泉道,领兴化、泉州二府,道治驻泉州府城。同年,郑成功大败清提督赵国祚於桃花山(今属丰泽区城东街道),围泉州,又清军援兵至,解泉州之围。

南明永历五年及清顺治八年(1651年),清军攻占厦门岛,旋为郑军击退。

南明永历九年及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郑成功退守金、厦,在同安县厦门岛思明州

南明永历十年及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清军占领晋江县安海。

南明永历十五年及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郑成功自金门发兵至澎湖、台湾,击败盤据台湾之荷兰人,置承天府,领天兴、萬年两县。同年,清廷斩郑芝龙并实施禁海迁界。

南明永历十六年及清康熙元年(1662年),郑成功在台病卒。同年,置福建水师提督军门,统辖全省水师镇营,水师提督驻漳州府海澄县。

康熙二年(1663年)十月,清军攻占金、厦两岛,郑军退往漳州东山岛。同年,裁泉州水师营。

康熙六年(1667年)裁福建分巡兴泉道。

康熙七年(1668年)裁福建水师提督军门。

康熙九年(1670年)四月,置福建分守兴泉道,领兴化、泉州二府,道治驻泉州府城

康熙十三年(1674年)三月,耿精忠踞福州叛清。五月,郑经复据金门、厦门。六月,郑经入泉州。

康熙十五年(1676年),耿精忠降清,清军入福州。郑军於乌龙江战败,退守兴化府,弃邵武、汀州。

康熙十六年(1677年),郑军又於兴化战败,清军攻占泉州、漳州,郑经逃往厦门。

康熙十七年(1678年)复置福建水师提督军门。福建提督军门改为福建陆路提督军门,统辖全省陆路镇营,陆路提督驻泉州府城。同年,置同安镇。

康熙十八年(1679年),清军占领晋江县东石。

康熙十九年(1680年),清军二度攻占金、厦两岛,水师提督由海澄县改驻厦门岛。同年,改援剿右镇为金门镇。

康熙二十年(1681年),郑经在台病卒。同年,拨水师提标四营官兵分防漳州府龙溪海澄两县。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裁同安镇。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清军攻占澎湖、台湾。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置台湾府澎湖列岛台湾县)及台湾镇,福建水师提督增辖台湾镇。又置福建分巡台厦兵备道,道治驻厦门岛。同年,开放同安县厦门为渡台正口,与台湾府台湾县鹿耳门对渡,又裁洛阳桥营、晋江营、围头营、厦门镇,改同安城守协为同安营。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拨金门镇右营官兵分防漳州府漳浦县镇海卫。同年,原厦门镇中、左、右三营改为南澳镇中、左、右三营,又裁惠安营、灌口营。

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泉州府海防同知由泉州府城改驻厦门岛,是为厦门厅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裁金门镇中营。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同安营由兴化镇改属漳州镇管辖。

18世纪

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拨水师金门镇标右营官兵分防漳州府漳浦县井尾澳、将军澳

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福建(含台湾府)出洋渔船比照商船式样由单桅放宽为双桅。

康熙六十年(1721年),台湾爆发朱一贵事件,台厦兵备道梁文煊台湾府城逃往澎湖遭正法,清廷以兴泉道陶范接任台厦兵备道。同年,福建分巡台厦兵备道改为福建分巡台厦道。

雍正五年(1727年),福建分巡台厦道改为福建分巡台湾道,专管台湾府,道治由厦门岛改驻台湾府城。福建分守兴泉道改为福建分巡巡海兴泉道,道治由泉州府城改驻厦门岛。

雍正七年(1729年),泉州府督粮通判由泉州府城改驻安海。同年,因福州船匠寡少,经常调派泉州船匠赴福州帮修,远道不便,清廷继福州、漳州、台湾三厂,增设军工战船厂於泉州,承修水师金门、海坛两镇战船。

雍正十年(1732年),南安县丞由县城改驻罗溪。

雍正十二年(1734年)升永春县永春直隶州,划德化县延平府大田县归其管辖。福建分巡巡海兴泉道改为福建分巡巡海兴泉永道,增领永春直隶州,大致管辖今莆田市泉州市三明大田县全境以及厦门市大部分、金门县大部分、漳州市少数辖区。

雍正十三年(1735年),同安县丞由县城改驻金门。

乾隆元年(1736年)泉州军工战船厂移至厦门岛,水师提标中、右两营战船由漳州军工战船厂改归泉州厂承修。

乾隆四年(1739年)议设县治於晋江县安海,不果。

乾隆六年(1741年)移兴化府同知为泉州府西仓同知,驻晋江县安海。

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移泉州府西仓同为台湾北路理番同知,驻台湾府彰化县城。同年,泉州府督粮通判由晋江县安海改驻同安县金门,同安县丞由金门改驻灌口。

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福建分巡巡海兴泉永道改为福建分巡巡海兴泉永兵备道,福建分巡台湾道改为福建分巡台湾兵备道。晋江县丞由泉州府城改驻石狮

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晋江县丞由石狮改驻安海。

乾隆四十年(1775年)从同安县析置马巷厅,泉州府督粮通判由金门改驻马家巷(今翔安区马巷)。至此,泉州府辖五县(晋江、南安、惠安、安溪、同安)及一散厅(马巷)。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同安县丞由灌口还驻金门,归马巷通判管辖。

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移福宁府通判为泉州府蚶江海防通判

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增开晋江县蚶江为渡台正口,与台湾府彰化县鹿港对渡。

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台湾爆发林爽文事件,台湾府知府遇害。

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清廷派遣水师提督黄仕简及陆路提督任承恩分别由厦门、蚶江渡台平乱。

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增开福州府长乐县五虎门为渡台正口,与台湾府淡水厅八里坌对渡。

19世纪

嘉庆十五年(1810年),福建西岸三正口(泉州府厦门、蚶江,福州府五虎门)及东岸三正口(台湾府鹿耳门、鹿港、八里坌)船只自由通航,不拘对渡。

嘉庆十八年(1813年),水师金门镇所属闽安协、铜山营与金门镇本标左右二营因相距遥远、声势涣散,分别就近改隶海坛镇、南澳镇。

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清廷无限放宽商民自造船只粱头尺寸。

道光十三年(1833年),闽浙总督程祖洛禁止水师雇用商船妨碍商民营业。

道光十九年(1839年),都御史祁寯藻大理寺少卿黄爵滋与闽浙总督邓廷桢筹办福建海防,查禁鸦片。当时晋江、惠安海口部分乡里大姓以通夷贩烟为业,多人拏捕在案。泉府境内鸦片烟土,或由厦门贩往漳州府,或由晋江、惠安贩往兴化府、福州府,或由南安贩往永春州越岭进入尤溪县,经闽江上游之南安船户接应流入延平府、建宁府。

道光二十年(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英国军舰入侵同安、晋江海面,为水师官兵击退。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闽浙总督颜伯焘於厦门岛战败,水师金门镇总兵战死,英军攻占厦门岛。颜伯焘退守同安县城,遭革职。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清廷签署中英南京条约,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作为通商口岸,是为五口通商。同年,美国归正会牧师抵达厦门传教。

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英国派遣首任驻厦门领事。

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英国伦敦会牧师抵达厦门传教。

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英国自鼓浪屿撤军。

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美国派遣首任驻厦门领事。同年,美国归正会牧师募款建成厦门新街堂教会。

道光三十年(1850年),英国长老会牧师抵达厦门传教。

咸丰二年(1852年)成立厦门英租界

咸丰三年(1853年),福建红钱会、乌钱会起义,会众陆续攻陷延平府城、永春州城、兴化府城。同年,小刀会起义,会众攻占厦门岛,在福建巡抚兼闽浙总督王懿德派遣清军夺回厦门後,起义失败。

咸丰四年(1854年),红钱会势力扩及南安县境,筑堡固守,并攻打惠安县城。

咸丰五年(1855年),红钱会攻打泉州府城失利,退往南安。

咸丰六年(1856年),长老会开始於晋江县安海传教。

咸丰七年(1857年),红钱会攻打南安县城。同年,北上与太平天国会师途中,首领林俊於延平府顺昌县中伏遇害。

咸丰八年(1858年),红钱会馀众或继续北上与石达开部会合,或受清廷招抚。

同治元年(1862年),英美两国协商划分各自闽南教会的势力范围

同治二年(1863年),西班牙、丹麦派遣首任驻厦门领事。同年,长老会开始於泉州府城传教。

同治三年(1864年),法国德国派遣首任驻厦门领事。

同治四年(1865年),闽浙总督左宗棠暂驻泉州,前往漳州指挥各路清军追击福建太平天国残部。同年,伦敦会开始於惠安县传教。

同治五年(1866年)改金门镇为金门协,金门协由水师提标兼辖。

同治六年(1867年),同安营由漳州镇改属陆路提标兼辖。同年,改金门协右营为湄洲营,亦由水师提标兼辖。

同治七年(1868年),英法驻华公使未将新任驻台领事姓名照会总理衙门,致新任英国驻台领事(兼任多国驻台领事及副领事)未获台湾兵备道以下各级官员承认。英国公使请求海军派遣驻香港军舰开赴凤山县停泊,由凤山县北上台湾府城门户台湾县安平海面威吓台湾官员。又驻台领事要求在北京进行会商,清廷遂令兴泉永兵备道曾宪德渡台赴台湾府协助交涉。交涉过程中,英国驻台领事命令英军炮击安平、掳走兵船并登岸杀伤水师兵勇,安平水师副将受伤服毒自尽。同年,中英签订台湾樟脑条约,由台湾府城商人出资交付英军以赎回安平,英国撤军,事後由总理衙门与英国公使达成协议,将赎款退回府城商人。然而,安平事件仅在条约中增加樟脑由官办改为开放外商采运一项,驻台领事亦遭英国外相谴责并撤换,调往广东潮州府任英国驻汕头副领事,未及上任而病卒。同年,泉州府海防同知示禁贩卖华工。

同治十三年(1874年),陆路提督罗大春由惠安县秀凃港渡台抵达台湾府安平港,前往台湾东北部山区开拓道路并与沿线原住民交战,互有伤亡。

光绪十七年(1891年),比利时派遣首任驻厦门领事。

光绪十八年(1892年),荷兰派遣首任驻厦门领事。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中日签署马关条约,台湾割让日本,日军於台北府基隆厅登陆,流亡军民陆续内渡泉州府地界。同年,德国军舰数艘停泊於金门,派员上岸进行测量,本拟租借金门,後改以山东胶州湾为德国租界。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同年,日本东京方面无视东南互保条约,与台湾总督府发动厦门事件,於英、美、法、德、俄五国向日本抗议并派遣军舰抵达厦门与日本海军对峙後被迫撤军,暂缓了并吞中国东南省份之计画。

20世纪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葡萄牙派遣首任驻厦门领事。同年,府城创办泉州府官立中学堂。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兴泉永兵备道与九国驻厦门领事签署《厦门鼓浪屿公共地界章程》,厦门鼓浪屿沦为“公共租界”。

宣统三年(1911年),兴泉永兵备道、泉州知府相继弃官外逃,厦门岛、泉州府城落入革命势力手中。

民国元年(1912年)废。

渡台开发

根据两岸的谱牒、明清墓葬资料,旧时渡海到台湾开发的福建泉州府同安晋江、安溪、南安惠安五县诸姓如下:陈、林、王、黄、吴、李、蔡、张、许、郑、杨、谢、洪、苏、曾、周、颜、白、刘、郭、高、叶、庄、施、柯、萧、孙、廖、胡、吕、卢、朱、方、戴、连、姚、何、赵、康、翁、傅、江、邱、徐、侯、薛、宋、潘、蒋、纪、马、赖、梁、卓、詹、沈、杜、邵、彭、罗、尤、魏、余、辜、石、阮、留、邓、蓝、丁、伍、童、龚、范、唐、钱、汪、钟、章、史、秦、褚、巫、万、董、佘、金、程、倪、曹、田、柳、辛、韦、雷、花、游、冯、温、樊、锺、顾、包、严、成、城、俞、蒲、陶、欧、汤、涂、粘、鄞、袁、世、车、穆、殷、凌、易、桂、裴、熊、锜、官、阙、任、出、骆、欧阳,多达131姓。

府城介绍

泉州府城

参见泉州府城

公署

文职署

武职署

府文庙

泉州府文庙位于泉州市鲤城区中山路嘉泰元年(1201)建棂星门,规制逐步完整。历代屡经修葺,达十九次之多,清乾隆间大修,殿、庑、庭、池悉皆一新。1998年政府拨资重修两庑及大成门,续整治建筑群环境。主体建筑大成殿为典型的宋代重檐庑殿式结构,面阔7间,35.2米,进深5间,20.8米,空间高度约9米。抬梁式木结构,以48根石柱承托,正面有浮雕盘龙檐柱6根,风格古朴,为全国现存孔庙中所罕见。殿前砌露台,须弥座嵌仰莲,覆莲、扶桑、山茶牡丹芙蓉等辉绿岩石浮雕。台下为拜庭,两旁古榕垂荫。庭外为半月形泮池,上有元至正九年(1349)建的泮桥,梁式石构,中部拱起,两边有石构护栏。大殿前东西侧筑有东庑和西庑。大成门左为金声,右为玉振,三门联为一体。大成殿东为明伦堂和西庑。明伦堂面阔7间,36.6米;进深5间,22.8米,重檐歇山顶,堂前有露庭,庭外筑方池,上建石桥,直抵育英门。堂之东有宁淳熙八年(1181)建的文昌阁,楼阁式全木结构,惜已毁,仅存阁顶整个屋盖移建于百源川池亭。庙之东西两侧建有乡贤、名宦祠15座,专祠5座,现存6座。南有夫子泉井、海滨邹鲁亭、洙泗桥等胜迹。棂星门西侧有北宋大观元年(1107)建的泮宫门(亦称圣贤门)。占地面积8000多平方米,规模为江南较大的文庙建筑群。现今庙中陈列有整套清代祭孔的礼器、乐器、舞具,在泉州琳琅的文物中独放异彩。1986年8月辟为泉州市博物馆

府武庙

府城隍庙

泉府城隍庙(位于城内北隅萼辉铺白狗庙境)

三大佛寺

武备

乾隆年间

陆路提标(福建陆路提督一员,驻泉州府城,听福州将军闽浙总督节制)

汛塘北至福州府屏南县,南至泉州府晋江县。

又福宁、建宁汀州漳州四镇听福建陆路提督节制:

福宁镇

汛塘北至福宁府寿宁县,南至福州府连江县

建宁镇

汛塘北至建宁府浦城县,南至永春州大田县

汀州镇

汛塘北至邵武府光泽县,南至汀州府永定县。

漳州镇

汛塘北至龙巖州宁洋县,南至漳州府诏安县

水师提标(福建水师提督一员,驻厦门城,听闽浙总督节制)

汛塘北至泉州府同安县,南至漳州府海澄县

又海坛、金门、南澳、台湾四镇听福建水师提督节制:

海坛镇

汛塘北至福州府福清县,南至兴化府莆田县

金门镇

汛塘北至福宁府福鼎县,南至漳州府诏安县。

南澳镇

汛塘北至漳州府诏安县,南至漳州府南澳厅。

台湾镇

汛塘北至台湾府淡水厅,南至台湾府凤山县。

历任兴泉道

分巡兴泉道

分守兴泉道

历任知府

科举

泉州府文进士明代五百馀人,清代二百馀人,合计八百馀人。

其中

驿路

泉州府境内驿路南连漳州府,北连兴化府。进京驿路由最南端同安县北行,经南安、晋江、惠安、仙遊、莆田福清、闽、侯官古田南平、建安、瓯宁建阳浦城等县所属驿站,过仙霞关出省境进入浙江衢州府江山县地界,再经浙江、江蘇、山东、直隶等省抵达北京。

志书

泉州志书最初于南宋嘉定(1208年-1224年)年间编撰。现存最早的一部《泉州府志》是明朝万历四十年(1612年)泉州知府阳思谦聘请原礼部尚书黄凤翔、行省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