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剧

更新时间:2021-01-06 23:00

歌唱剧(singspiel),18世纪用德语演唱的喜歌剧,主要由独唱和对白交织组成,有时也采用重唱与合唱以及其他音乐形式。

早期发展

最早的歌唱剧是带有通俗歌曲的轻松愉快戏剧,受到法国喜歌剧、尤其是英国民谣剧的影响而发展,在18世纪末盛行,它成功的部分原因在于作曲家和听众都反对当时占统治地位的,以矫揉造作取宠的意大利正歌剧。斯泰登(Staden)的《Seelewig》(1644年)是已知的最早歌唱剧作,但“歌唱剧”这一名称的正式采用是在18世纪早期,如凯泽尔(Keiser)的《克罗伊斯》。

发展历程

北德地区

作为喜歌剧类型的歌唱剧,是从科菲的英国民谣剧《灾难临头》(1728年)与《快乐的鞋匠》(1735年)的德译本开始的,施坦德福斯和希勒(Hiller,1728年至1804年)和希勒重新为它们重新谱曲,1752年上演于莱比锡。

约翰·亚当·希勒(Hiller,1728-1804年)是此时北德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歌唱剧作曲家,他创作的歌剧场几乎为喜剧式的,以简单的德语利德(Lied)取代了埃尔曲(Ayre),仅1766-1779年间就创作了14部歌唱剧,《乡恋》《狩猎》是此类中的代表性作品。

1775年后,捷克戏剧音乐作曲家格奥尔格·本达走上了歌唱剧舞台,使他闻名欧洲的《阿里阿德涅在纳克索斯》《樵夫》不仅采用了比希勒更大的管弦乐队,还引入了宣叙调、咏叹调和其他喜歌剧成分,偶尔还引入一些正歌剧因素。他的创作手法也ing想到南德维也纳地区的歌唱剧发展。

维也纳地区

自18世纪早期起,维也纳的“利奥波德斯塔特”剧院便开始上演带说白的音乐戏剧,维也纳歌唱剧喜好东方色彩的题材和舞台机械布景,音乐在某种程度上受意大利喜歌剧语汇的影响,也吸收了民歌和流行音乐的曲调。

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约瑟夫二世认为歌唱剧体现了德奥民族音乐的精神,1778年建立了专门演出歌唱剧的剧院,通过种种手段扶持和促进歌唱剧的发展,产生了大量优秀的剧作,如申克的《Der Donfbarbier》、舒伯特的《Die Freunde von salamance》、海顿的《绕圈子的魔鬼》、乌姆劳夫的《山地乡绅》、迪特斯多夫的《医生和药剂师》、涅菲的《阿德尔海特·冯·斐尔特海姆》和安德列的《贝尔蒙特和康斯坦茨》(又称《后宫诱逃》),后两部作品都是最早写作土耳其题材的德国歌剧,采用喜歌剧式的终场,比莫扎特的《后宫诱逃》早上演一至二年,但莫扎特基于安德列作品同一台本重新谱曲的歌唱剧令以上两位前辈相形见绌,超越前人的歌唱剧;而十几年后又被他自己的另一作品超越——《魔笛》,这也是18世纪德奥歌唱剧的高峰作品。

19世纪发展

19世纪,歌唱剧的历史与德国浪漫主义歌剧的历史相汇合,舒伯特的《孪生兄弟》(1819年)、韦伯的《自由射手》(1821年)和贝多芬《费德里奥》将德国民族歌剧推向另一个全新的高峰。

主要特点

由于这种歌唱剧最初采用的是将意大利、法国喜歌剧和英国民谣剧作品的剧本改变成德文剧作, 再重新配乐的方法创作 ,所以它有着与前几种歌剧相似的特点: 取材于民间生活风俗,富于市民阶级特有的日常生活气息 ; 音乐语言平易、简朴 , 富有民族特色和地方色彩。这种歌唱剧独创性在于:其咏叹调的音调基础主要是德国特有的歌曲 (Lied) ;此外 , 与喜歌剧和英国民谣剧相比、更具抒情性,性格和内容不完全是喜剧性的。

代表人物

以上参考资料来源

相关评价

从 1766 年希勒的第一部德国歌唱剧的诞生 , 到 1791 年莫扎特那代表着 18 世纪歌唱剧最高水平的《魔笛》的上演 , 期间时间跨度并不长 , 但德国人在歌唱剧这一体裁上的孜孜以求 , 体现了其追求属于自己民族歌剧艺术的信念和这个民族坚忍不拔的性格 , 更体现了他们不拘泥于窠臼 , 大胆创新、与时俱进的精神风貌。德国歌唱剧在漫漫歌剧史的众多歌剧品种中 , 也许算不上最重要的 , 但其“敢开风气之先河”, 又影响整个19 世纪浪漫主义和民族主义歌剧 , 绝对是歌剧史上不可不书的一笔。 (李从慧、余成宽《浅谈德国歌唱剧》评)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