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河

更新时间:2024-03-11 19:23

槐河huáihé,河名,发源于赞皇县西南部嶂石岩,穿赞皇县全境经石家庄市元氏县入邢台市再到衡水市注入滏阳河,境内全长79公里。过水能力1258-2180立方米/秒,上游建有中型水库白草坪水库

槐河概况

槐河古代称泜水,为北泜水。南泜水在临城,现在称泜河。

泜水之所以引起关注,是因为此地十分古老。最早见于《山海经》。“契居蕃”(《世本》)记载“昭明居于砥石迁于商”,牵涉先商诸王的栖息地的讨论。

槐河:古沮水,亦名泜水,槐河在元氏县槐阳镇南五里。因河身弯曲,状如槐虫蠕动,所以取名为槐河。源出河北省赞皇县西南之赞皇山,东流入元氏县,合北泜水,东南历高邑、赵县、宁晋,亦槐武河,又东南入宁晋泊。即水下流,历河北省柏乡。隆平合午河,名槐午河,又曰槐武河,东入宁晋县界,又东北入宁晋泊。

《大清一统志》卷十八记:槐河【源出赞皇县西东北流经元氏县南又东流入髙邑县界亦名泜水即古沮水也汉书地理志元和县沮水首受中邱西山穷泉谷东至堂阳入河元和郡县志泜水在赞皇县西南三十五里即韩信斩陈余处太平寰宇记桑钦水经注魏水出黄石山达元氏县界一曰渡水旧志槐水出黄沙岭流经赞皇县西北十里入元氏县界经县西南六里合泜水自下亦通谓为泜水又东南厯髙邑柏乡达寜晋县入胡卢河 按今之槐水即古泜水至今之泜水乃别一小水旧志谓槐水为泜水之别源非是又按此为别泜水非临城敦舆山之水也后人混为一水亦误今槐河计长六十里两旁有水渠二十二道引水灌田民资其利甚钜】泜水河【在元氏县出封龙山山东南流经县西南六里纸屯村入槐河】

主要支流

槐河的支流在县境内较大的有5条,分别 是:

长阴沟河:发源于县西南赞皇山东侧的南掌村一带。经西石家庄、南张庄、南王庄、东沟等村于黄北坪村南入槐河。全长 8 公里,流域面积39公里。除特殊少雨年份外,一般年份有水流。

土门南沟河:源于境中西部玉皇垴,北流经秦家庄、黄连沟、大桥庄等村于土门入槐河。河全长8公里,流域面积 36 平方公里,为季节河。

平泉河:源于县西北境白城口,向东南经尖山、三阵、许亭、平泉庄书院旧址、田村、于都户村东的莲花石入槐河,流长 17 公里,流域面积 105 平方公里,为常年河。另外有2条季节河同时流入平泉河:其一为葡萄河,源于桃花垴和杜家寨两山,经岭根底、箭场口、军营,在许亭村东入平泉河,长 9 公里,流域面积 29 平方公里。其二为黄沙河,源于县西境黄沙岭,东流经石板、丁家庄、李家庄、巡检司、红土湾等村,在都户村西入平泉河,全长 13 公里,流域面积47 平方公里。

段里河:发源于西境金关垴,东流经上段、下段、枣林等村,在石嘴头村东注入白草坪水库。全长 10 公里,流域面积 58 平方公里,为季节河。

马峪河:源于上马峪西南之梅花岭,北流经上、中、下马峪诸村于白草坪水库坝下入槐河,全长8公里,流境面积 35 平方公里。

干流概况

槐河流域位于石家庄地区南部,地处太行山东麓,地势西高东低,主要支流呈不对称状分布。自源头起,河流曲曲顺山峡而行。两岸均系矗立岩石其宽度平均约 200 米,虎寨口以上河宽 30 米;至白草坪附近河道变宽,坡度1/120;过白草坪后转入峡谷,其平均宽度 100 米至 200 米;过野草湾渐宽至干根附近宽度 2000 米,河床纵坡 1/170。至竹山村复变窄形成峡口。1960年在此修建竹山水库未果。过竹山窄口后,河床复宽,形成赞皇盆地,是赞皇富饶之地。河床宽约1公里左右,盆地宽 3至4公里,纵坡 1/200。至榆底转入平原,元氏大陈庄附近河宽 700 米,纵坡 1/500。高邑里村以下至赵县境内宽约 150米左右。

水文特征

槐河流域多年平均降雨量为500 至700 毫米。暴雨季节集中在6、7、8三个月,历史上屡有水患。上游楼底、黄北坪一带常为暴雨中心。1937 年7月洪峰流量 1970立方米每秒,1963 年8 月,马村站最大洪峰流量 4190 立方米每秒。每届山洪暴发,造成下游河道漫溢决口,酿成水灾。

治理开发

为减少水患,发展灌溉,上游修建中小型水库 36 座。并通过修堤、建库、架桥,提高了河道行洪能力。其中中型水库:白草坪水库是治理槐河骨干工程。

小(Ⅰ)型水库6座,水库的设计洪水标准50年,校核洪水标准500年;小(Ⅱ)型水库29座,水库的设计洪水标准20年,校核洪水标准200年

歌咏诗作

胡曾作品

咏史诗·泜水

作者:胡曾 朝代:唐代 体裁:七绝

韩信经营按镆铘,临戎叱咤有谁加。

犹疑转战逢勍敌,更向军中问左车①。

①左车:李左车

作品出处:《全唐诗》卷647-143

郑板桥作品

《泜水》

郑板桥

泜水清且浅,沙砾明可数。

漾漾浮轻波,悠悠江远浦。

千山倒空青,乱石兀崖堵。

我来恣游泳,浩歌怀往古。

逼侧井陉道,卒列不能伍。

背水造奇谋,赤帜立赵土。

韩信购左车,张耳陋肺腑。

何不赦陈余,与之归汉主。

诗录自1962年中华书局《郑板桥集》。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