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应诚

更新时间:2024-03-03 21:20

杨应诚,生卒年不详,郫县(今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人。宋代官员,是章惠皇后之弟杨景宗的曾孙。

人物生平

累官武功大夫、成州团练使,迁两浙提刑。北宋宣和二年(1121年)权婺州(今浙江金华)知州,补两浙东路马步军副总管。南宋建炎元年(1127年)假刑部尚书衔,充大金、高丽国信使,转右武大夫、忠州(今重庆忠县)防御使。绍兴三年(1133年)提举台州崇道观。四年正月同主管客省四方馆阁门公事,一月为枢密副都承旨,三月提举江州太平观。绍兴九年(1139年)致仕,提举京城四壁节制军马司参议官。

相关事件

建炎南渡之际,杨应诚任两浙东路马步军副总管,被安抚使翟汝文压制,郁郁不得志。宋高宗在建炎元年(1127年)十一月下诏征求能出使绝域或能率大军的人,为他迎回二圣及母后韦氏。杨应诚认为自己出人头地的机会来了,于是应诏报名,称自己曾随父担任边吏,熟知敌情,而离女真最近的是高丽,因此请求出使高丽,“结鸡林(本指新罗,代指高丽)以图迎二圣”。翟汝文听说后,奏称其构想不具备可操作性,并预测高丽会以“大国假道以至燕云,而金人却请问津以窥吴越”来反驳,断言其出使不会成功,只会“取侮远方”,请求收回成命。高宗不听,于建炎二年(1128年)三月二十三日任命杨应诚为大金、高丽国信使。假刑部尚书衔。去高丽一般从明州出海,由于翟汝文之前已让明州方面不准协助杨应诚出海,所以杨应诚从杭州出海,副使韩衍、书状官孟健同行。

六月十四日,杨应诚抵达高丽开京。十六日,杨应诚宣诏于寿昌宫,诏曰:“数遇中微,变生外圉,肆朕缵绍,方图敉宁。惟三韩之旧邦,实累世之与国。向烦信使,来效充庭;乃缘艰虞,久缓报聘。想亦量其多故,当不替于素怀。兹奉大金之尺书,特驰一介之行李。航海越境,良有溷烦;救灾恤民,必加轸助。聊将薄物,不逮彝仪。今差杨应诚、韩衍等充国信使、副,兼赐国信礼物、衣带、金镀银器、杂色匹段、散马等物。”

高丽国王王楷拜诏后,起立与杨应诚交谈。王楷说:“大朝自有山东路,何不由登州以往?”杨应诚说:“不如贵国去金国最径。第烦国王传达金国,今三节人自赉粮,止假二十八骑。”暗示时间紧迫,要求高丽尽快定夺,王楷面有难色。杨应诚回到顺天馆后,王楷命其门下侍郎金富佾至馆中,说:“金人今造舟,将往二浙,若引使者至,其国异时欲假道至浙中,将何以对?”杨应诚说:“女真不能水战。”金富佾说:“女真常于海道往来,况女真旧臣本国,近乃欲令本国臣事,以此可知强弱。”

随后,杨应诚写信驳斥高丽的说法,说“持国书礼币,前去讲和,即非争斗,贵国第津发使人一行至界上,先报知金人,以听可否,或裁减人数,一切从之,自是无由生事”。王楷复信回应称这样做会使金朝猜疑高丽,危及高丽国家安全,又强调金朝由此得知高丽通江浙的海路,也会危及宋朝的安全。

六月二十九日,高丽派崔弘宰金富轼两大臣来馆,重申之前的论调,并说:“二圣今在燕云,不在金国。”馆伴使知閤门事文公仁也说:“往年公仁入贡上国,尝奏上皇以金人不可相亲,今十二年矣。”崔弘宰笑道:“金国虽纳土与之,二圣亦不可得,大朝何不练兵与战?”七月,杨应诚在高丽生病,其后宋高宗又派人催其复命。八月十八日,杨应诚告辞王楷于重华殿,王楷上表赵构,解释高丽不能奉诏的苦衷,托杨应诚带回,又再次答书杨应诚,杨应诚很生气,说:“贵国君臣必以为有害而不从,只欲使人还归,是终不许也。”于是拒绝接受高丽的表文及所馈赠的礼物(宋朝方面记载杨应诚最终“受其所拜表而还”)。

九月,杨应诚离开高丽,十月初三日抵达扬州行在所,谒见高宗,禀告称王楷君臣坚持拒绝。高宗认为之前神宗至徽宗厚待高丽,而高丽如此“负恩”,为之震怒,尚书右丞朱胜非为高丽缓颊说:“彼国与金为邻,而与中国隔海,远近利害甚明,此乃曩时待之太厚,安能责报?”尚书右仆射黄潜善则说:“若以巨舟载精甲数万,径造其国,彼能无惧乎?”朱胜非回应:“越海征伐燕山之事可戒也!”高宗听了后,才不再生高丽的气。

主要作品

杨应诚工诗文,著有《建炎假道高丽录》一卷(失传)。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