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雅樵

更新时间:2023-12-07 08:47

李雅樵,男,楚剧生角。湖北汉阳县人。他少年时原学京剧,12岁师从王月芳改学西路子花鼓戏(楚剧前身),抗战初期,参与楚剧名家沈云陔的楚剧班到了重庆,并拜楚剧名家高月楼先生为师,唱小生。因学习刻苦,技艺有了长足进步。1950年解放后参加了武汉市楚剧团,任副团长(前后团长为高月楼沈云陔),在20世纪50年代以来并与沈云陔(旦)、关啸彬(旦)、袁璧玉(生)、熊剑啸(丑)合称为楚剧五大台柱。1956年应上海制片厂之邀,曾与熊剑啸合拍第一部楚剧电影《葛麻》。

艺术成就

李雅樵是公认的楚剧生行的代表人物,从20世纪50年代以后,他在唱腔中不断吸收了京剧的艺术,对楚剧声腔进行了个性化的创造,改变了以往楚戏的行腔简单和有字无腔的情况,从而使他的行腔吐字均有独到之处,而楚剧生角唱腔有腔有韵,则是自李雅樵开始。在舞台上,他的唱腔以华丽。婉转见长,表演则以洒脱。稳健取胜,特别是其真假声结合好,兼能小生与老生,为其他演员所不及,因此受湖北及武汉地区观众的欢迎,他的唱法则为后人争相摹唱。他毕生不断研究和创新唱腔,20世纪60年代后期,他还与编曲共同设计和完善楚剧老生和花脸唱腔,填补了楚戏过去只有“三小”而没有老生、花脸唱腔这一项空白。他为发展和丰富楚剧声腔作了很大贡献,楚剧生腔可以说是“无腔不李”,被称为“李派”。

20世纪70年代中期,调入新组建的湖北楚剧院后,大力培养了一批新一代的青年演员并使他们逐渐成为剧院主要力量。

为表彰他对楚剧的贡献,湖北省人民政府文化厅在1991年他从艺60周年时举行的“李雅樵楚剧声腔艺术研讨会”上,正式授于他“优秀楚剧表演艺术家”称号。

其代表剧目有《打金枝》《大访友》《白扇记》《杨乃武与小白菜》《鱼腹山》《薛礼叹月》《葛麻》《宝莲灯》《铡美案》《包公赔情》《陈林拷寇》等。20世纪50年代中期他还主演过大型连台本戏《薛仁贵》,受到欢迎。

其弟子及私淑弟子众多,有徐大树、李祖勋、陈建华、董定安、周金元、王文华等。

出生1922年

逝世:1994年

活动年表

1952年,农历壬辰年:武汉市楚剧团成立在武汉市长李先念亲自关心和指示下,由武汉市文化部门将一批楚剧主要零散班子的艺人组织起来,以高月楼沈云陔的班底为基础,成立了市辖的第一个国营楚剧团体。至此,武汉地区武汉市京剧团、武汉市汉剧团及武汉市楚剧团形成了武汉戏曲界“京、汉、楚”三足鼎立的局面。

武汉市楚剧团禳聒了当时知名的老艺人如高月楼沈云陔章炳炎陶古鹏、杨少华、黄楚材以及崭露头角的李雅樵袁璧玉关啸彬熊剑啸汪玲陔、张云侠、冯雅南等名家,加上解放初培养起来的优秀青年演员姜翠兰吴昭娣徐大树荣明祥、张漪、肖毅勤等,阵容十分强大,同时。政府把汉口大众戏院划给楚剧团作为专演剧场。

武汉市楚剧团的成立,标志着楚剧在湖北武汉的鼎盛、辉煌时期的开始,后来直至文革前,其红直掩京、汉两剧,加上后来全市成立的各区属民营的如光明、桥口、汉阳、武昌等20多个中、小楚剧团(队),楚剧从此拥有了武汉地区最大的观众群。

1956年,农历丙申年:楚剧影片《葛麻》开拍楚剧黑白影片《葛麻》开拍,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武汉市楚剧团演出,熊剑啸李雅樵陈梅村主演。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