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元仙仗图

更新时间:2023-09-08 07:43

《朝元仙仗图》为北宋宗教画家武宗元所绘制的一幅绢本白描长卷,曾收藏于美国华人收藏家王季迁手中,在其去世后失窃下落不明。

画作内容

《朝元仙仗图》描绘的是五方帝君中的东华帝君、南极大帝、扶桑大帝,前往朝谒“主持天界之祖”——元始天尊的队仗行列。《朝元仙仗图》中的行列应该是由八十八位神仙组成,但是图中缺了最后一位神仙。八十七位神仙共分为四种类型:三位帝君,八名武装神,十名男神仙,六十七名女仙,这些女仙中有玉女,也有金童,但都着女装。众仙神态从容衣带随风飘舞,徐徐行进于蜿蜒的廊桥之上。队列左端最前由仗剑披甲的天神开路,最右端以甲卒、金刚、神王、力士等殿后,气象雄威;后面是仙官、侍从和乐队,高举旗幡伞盖,手捧美食佳肴,吹奏丝竹管弦;三位帝君,华服盛装,头衬圆光,神态庄重,前后左右是金童玉女,画中各神仙身旁还有长方格,内写该神仙的尊号。个个神情娴淑恬淡,沉稳慈祥,俊美动人,衣履装束和发髻头饰,各尽其态;队伍最后又是文武仙官,衣饰容貌也都各有特色,画幅上面云雾飘渺,下方丛生莲花、香蒲,所有神仙列成长队,过桥穿路,浩浩荡荡而来,热闹又庄重,仿佛能听到众神仙衣衫窸窣、环佩相碰之声。

创作背景

武宗元的活动时期正值宋真宗赵桓在位(公元997年5月8日-1022年3月23日)。宋真宗崇奉道教,大兴土木建筑道院,在汴京(开封)所建“玉清昭应宫”,凡二千六百一十楹,制度十分宏丽,屋宇稍有不合程式的,就拆掉重盖,夜以继日,七年才完工。又作“会灵观”,规模略如玉清昭应宫,以首相王但为“昭应宫使”,次相王曾为“会灵观使”。全国各地纷纷盖道观、立官职,把年老退职侍从大臣都授予道教的官衔,给以俸禄。在统治者这样如醉如狂地提倡道教的运动中,产生了许多以画道释人物著名的壁画家,专为装饰宫观,《朝元仙仗图》便是武宗元在此时期为玉清昭应宫创作寺观壁画所绘制的小样。

艺术鉴赏

技法

《朝元仙仗图》中的线条勾勒看起来奔放有力,实则从构图、人物安排、物象聚合到线条组织都显示出“平”和“匀”的特点。以主像东华天帝君为例,图中的颈部线条为三根大致平行的圆弧线,距离匀称、平均、平稳,与衣领的关系模糊不清。通天冠顶部的一组珠饰的七颗宝珠形象相同,似乎为同一形象之复制,平均分布且排成一条僵硬的直线,图中插入头发中以固定头冠的玉簪导没有传达出物体互为垂直面的意义,而是画成一个含糊的多边形。整体画面强调照应,又适当注意变化,先是对于复杂重叠的衣褶采用了“铁线描”的手法勾勒,画中线条严谨、简练、流畅,有的线长达几米。线条长垂流畅,飘飘欲举,如有风吹拂,生动地表达队列进行中的动感;而人物的面部和头发的线条又变得柔和,纤柔曼妙,如同游丝,与衣纹的铁线形成对比,既表现了不同质感,又使画面具有丰富的线条美。面部表情能用各种不同的线来表现,眉眼特别有神,皱眉肌的变化,以及眼与其他各部的关系处理得准确巧妙,从而使同样严肃的面孔上显示出各种不同的个性。该画作整体画面色彩单纯明朗,以石青石绿为主,衣冠宝盖大量运用沥粉贴金,总体色调既灿烂又沉厚。

形象

该画作中共绘制了身份、等级各不同的八十七位神仙,其中东华帝君、南极大帝头带冕冠,脑后衬以圆光,轮廓丰腴,气质雍容,在队伍中尤其显眼。而同为五方帝君之一的扶桑大帝整体则显得较为朴素,但神情庄严、不怒自威。护卫的武装神或披甲仗剑,或长袍执戟,有的表情淡漠直视前方,有的怒目圆睁环视四周,形象鲜明。而对于人物动态一致、倾向一致,服饰大致相似的仙官,则通过微小的转侧和顾盼加以区分,得到相互之间的呼应。整幅作品人物安排参差有致,神采飞动,人物神情各异,构图整齐而不呆板,组织繁复而不杂乱。

构图

该画作中所塑造的诸神,是现实世界各种英勇、强健、崇高、恢宏、安详、美丽、静淑等人类最美的外形和性格的体现。从中可以发现作者在人物塑造上的卓越才能,他通过每一个人物的衣饰动作和表情,表现出各人不同的内在品质。再加以仪仗、供品、烟云、花草等的气氛渲染,就构成一个庄严华丽的神仙境界——当时人类想象中的美好境界。在构图上作者善于从统一中求其变化,在处理繁复的画面时又能做到协调而不杂乱。准确而生动的用笔,富于节奏感的线条,随心所欲地把作者想要表达的美感表达了出来。这都是这幅作品的成功所在。

后世影响

《朝元仙仗图》称得上是线条运用达到登峰造极的代表作之一 ,这样的白描作品一直是历代人物画家学习的范本,无论是线条勾勒的技法,人物的造型特征,衣纹穿插的规律还是人物组织构图的方法,无处不值得人们在自己的创作中借鉴应用。远至宋代白描大家李公麟、元代的赵孟頫、明代的陈洪绶、清代的任伯年等,在他们的作品中都能找到《朝元仙仗图》的痕迹,流传至今的元代永乐宫壁画更是对《朝元仙仗图》的直接传承。当代人物画家更是把该图作为学习传统人物画的必修课,诸多优秀的工笔画家如李少文、何家英、高云、戴敦邦等的作品以及画家李伯安的作品巨幅长卷《走出巴颜喀拉》在创作时也深受《朝元仙仗图》的启发,特别是众多人物排列行进的场面与《朝元仙仗图》更是如出一辙。

历史传承

两宋之际,《朝元仙仗图》归翟妆文收藏。翟汝文之后《朝元仙仗图》归张氏收藏,张氏名字的最后一字很难释读,故其事迹不可知。元代时期,《朝元仙仗图》归张君锡收藏。张君锡之后,《朝元仙仗图》转归杭人崔氏。明清时代《朝元仙仗图》数百年流藏于广东境内,曾藏于广东顺德卢氏。民国时期,《朝元仙仗图》流入市肆,为“颍川飞凫人”所得。不久之后,《朝元仙仗图》归广东收藏家罗原觉收藏,之后罗原觉将此画卖给李尚铭。李氏又将其抵押他人,后来于七七事件之前流往日本。建国之后,20世纪50年代《朝元仙仗图》被美国人候时泰买去,之后归王季迁收藏。2005年,《朝元仙仗图》被王季迁后人托管于上海一家银行的保险箱,2009年发现其真迹已被人掉包,至今下落不明。

作者简介

武宗元(公元994年—1050年),初名宗道,字总之,河南白坡(今河南孟津)人,北宋时期画家。他家世业儒,以荫得太庙斋郎,官至虞曹外郎,宋真宗景德年间,建玉清昭应宫,征全国画师三千多人,选中者百余人,武宗元名列第一。中选百人分二部,宗元为左部之长。擅画道释人物,17岁时画洛阳北邙山上清宫壁画,被世人评为“惊绝”,也曾为开封、洛阳各寺观作大量壁画,史称他的作品“神彩活动如草书”。其作品中仅有《朝元仙仗图》流传后世。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