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武新政

更新时间:2023-07-21 21:49

日本镰仓幕府灭亡后,1333年(南朝元宏3年、北朝正庆2年)6月,后醍醐天皇重新即位,1334年改元“建武”,在行政上采取了一列措施,设置中央最高机关记录所、杂诉决断所,重整天皇亲政的政治机构,史称“建武新政”。

背景介绍

1274年以来,蒙古军两度渡海攻日,镰仓幕府元气大伤,国家政局不安。

第88代后嵯峨天皇死后,皇室分裂为深草上皇系统的持明院统与龟山天皇系统的大觉寺统,这两大系不断争夺皇位与皇室领所属庄园的继承权。

对于这个纷争,镰仓幕府趁机居中调停,并且决定由两统轮流继承皇位,史称“天下二分,两统迭立”。

幕府也因此介入了朝廷政治,此时的日本出现了两个朝廷、两个天皇的南北朝对峙的局面。

大觉寺统出身的后醍醐天皇以第九十六代天皇身份即位,致力亲政,暗中谋图政变。1324年(日本正中元年)却遭到幕府打败,史称“正中之变”。后醍醐天皇被流放于隐岐岛,镰仓幕府拥立持明院统的光严天皇即位,后醍醐天皇下诏讨伐在镰仓的北条氏(平氏)。

后醍醐天皇皇子护良亲王楠木正成(橘氏)等人,结集畿内源氏后裔等反幕势力,武装蜂起,对抗镰仓幕府军。这时赤松氏、肥后的菊池氏等各地武士,亦武装起来讨幕,声势于是大振。

足利尊氏见状,只好见风转舵,于丹波国筱村的八幡宫向全军明确宣布讨幕,攻陷六波罗探题,史称“元弘之乱”。关东方面则由上野国(群马县)的新田义贞挟地利之便,一举攻下幕府的根据地镰仓,并将北条氏一族歼灭。

1333年(日本元弘三年),赤松氏和楠木氏迎接后醍醐天皇回京复位,镰仓幕府灭亡。

经过

镰仓幕府灭亡后,1333年(南朝元宏3年、北朝正庆2年)6月,后醍醐天皇重新即位,1334年改元“建武”,天皇的权力也进一步得到集中,设置中央最高机关记录所、杂诉决断所,重整天皇亲政的政治机构,史称“建武新政”。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建武一直是中兴的象征。历史学家都记成“建武政权”。

结果

后醍醐天皇在朝廷的一切新政,未能满足武士的要求,只重用京都的公卿贵族,引起武士阶层的普遍不满。

1336年(建武3年),倒幕大将足利尊氏率兵反叛,很快便攻陷镰仓,建武政权终告瓦解。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