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斗场

更新时间:2024-09-13 15:55

罗马角斗场在意大利首都罗马市内台伯河东岸,为古罗马的象征。角斗场建于公元72-79年,强迫8万名犹太俘虏作劳役,用工8年完成。整个建筑占地2万平方米,周长527米,可容纳9万观众。它是罗马帝国征服耶路撒冷后,为纪念皇帝威斯巴西安的丰功伟绩而建的,甚至一直影响着现代大型体育场的建筑。

介绍

角斗场(Colosseum)原名弗莱文圆形剧场(Amphitheatrum Flavium)亦译作斗兽场、罗马角斗场、罗马圆形竞技场、科洛西姆、哥罗塞姆。

古代罗马的一种平面为椭圆形的建筑物,中央一块平地作为表演区,周围看台逐排升起,没有永久性的屋顶。已知最早的角斗场在庞培城,建于公元前80年。后来,罗马帝国的许多城市都用石头兴建角斗场。罗马大角斗场规模最大,功能完善,结构合理,景观宏伟。它的形制一直影响到现代的大型体育场。 大角斗场建在几座小山之间的谷底,基址本是尼禄皇宫花园里的人工湖。

角斗场在罗马市内台伯河东岸,为古罗马的象征。它是罗马帝国征服耶路撒冷后,为纪念皇帝的丰功伟绩而建,由8万名犹太俘虏用工8年完成。整个建筑占地2万平方米,可容纳9万观众。当年角斗场开幕时,猛兽从圈中放出,角斗士被驱入赛台,兽要吃人,人要搏斗,生还者极少,异常残忍。经历了2000年风雨侵袭的圆形角斗场,其围墙已有半壁倒塌。角斗士和猛兽生死搏斗的场地已残破不堪,当年建成的地窖也露出地面,然而四周的看台还保存得相当完整。入口处有一座称为凯旋门的牌坊,这里有为游客准备的中世纪轿式马车。

历史背景

古罗马帝国时期,在建筑上,尤其是城市建设方面,取得了极高的成就。罗马的奴隶主贵族已不满足和局限于希腊时期那样的神庙和祭祀场所的建设,而着眼于现实的享受。他们的注意力,转移到豪华的住宅别墅、竞技场、公共浴室等设施上面。如在当时,豪华的公厕里马桶座竟由大理石做成,旁边还摆放着精美的海豚雕像,可见当时的奢华情形。罗马帝国的许多君主不惜挥霍财富,大兴土木,竭尽奢侈享乐之能事。历史上著名的暴君尼禄曾下令建造一座“金宫”,里面的装饰全部采用黄金及其他名贵无比的宝石,甚至于在餐厅顶部安装着可以自由移动的用象牙镶嵌的天花板,上面装满鲜花,微风吹过,天花板上会带来阵阵沁人心脾的花香。而罗马城里的大角斗场无论是规模、技术水平和艺术风格都是古罗马建筑最杰出的代表。古罗马角斗场建于古罗马的弗拉维王朝时代,在公元72-79年,由韦帕芗皇帝开始修建,后由他的儿子提图斯接续完成。据说,它是罗马帝国在征服耶路撒冷之后,为了庆祝胜利和显示罗马帝国强大的威力,强迫8万名犹太人俘虏用工8年,修建而成的。

建筑奇迹

罗马角斗场位于意大利首都罗马市内台伯河耶路撒冷后,为纪念皇帝韦帕芗的丰功伟绩而建的。据说当年角斗场开幕时,共用5000头狮子、老虎等猛兽和由3000名奴隶、俘虏、罪犯及受宗教迫害的基督教徒组成的角斗士,在此持续进行了100天的表演。演出时,猛兽从圈中放出,人被驱入赛台,兽要吃人,人要搏斗,人生还者极少,残酷异常,惨绝人寰。有时也搞人与人进行角斗,更加残忍。角斗中必须有一方死亡方可收场,如无结局,则双双必须处死,或放野兽将人吃掉。直至公元405年,这种极端野蛮的竞技比赛,才被西罗马帝国皇帝霍诺留所制止。此后,在公元3世纪和5世纪又进行了重新的修葺。 古代罗马的一种平面为椭圆形的建筑物,中央一块平地作为表演区,周围看台逐排升起,没有永久性的屋顶。已知最早的角斗场在庞培城,建于公元前80年。后来,罗马帝国的许多城市都用石头兴建角斗场。罗马大角斗场规模最大,功能完善,结构合理,景观宏伟。它的形制一直影响到现代的大型体育场。

大角斗场建在几座小山之间的谷底,基址本是尼禄皇宫花园里的人工湖。角斗场长轴188米,短轴156米,周边长527米,

观众座位以62%的坡度升起,约60排,分为四区。前面是贵宾席,中间是骑士席,后面是平民席,可容5万人。最高处有一圈柱廊,可供管理篷顶的人休息。

表演区椭圆形,长轴86米,短轴54米,奴隶们在这里表演角斗或斗兽。 表演区与贵宾席前沿有5米多的高差,注水后可以表演水战。兽槛和角斗士的预备室在表演区的地下,那里有排水管道。

支承观众席的是三层放射式排列的筒形拱和沿外圈回环的拱顶。前者每层80个,与此相应,在立面上周圈一律形成三层券洞。底层券洞是出入口,观众对号进入,顺着设在放射形拱内的楼梯登上预定的座位区。各区观众集散互不干扰。

立面各层用券柱式作装饰。总高48.5米。底层用多立克柱式,二层爱奥尼柱式、三层科林斯柱式(见古典柱式)、四层为实墙。券洞口立雕像。最上面的檐口有垂孔洞,木杆通过孔洞立在插座上,木杆上端缚缆绳张挂篷顶。

立面用灰白色的灰华石。结构的主要承重部分也用灰华石,其次用砖和较软的石头。拱顶和上层的承重墙用混凝土,骨料里添有浮石,前三区的观众席用白大理石做成,最后一区为木构,以减轻对外墙的推力。

文明印记

罗马式建筑,罗马帝国的雄壮英伟的威力和气势在其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 古罗马角斗场呈椭圆形,长轴为188米,短轴为156米,高达57米,外墙周长有520余米,整个角斗场占地约为2万平方米,可容纳5至8万名观众。

角斗场中央是用于角斗的区域,长轴86米,短轴54米,周围有一道高墙与观众席隔开,以保护观众的安全。在角斗区四周是观众席,是逐级升高的台阶,共有60排座位,按等级尊卑地位的差别分为几个区。距离角斗区最近的下面一区是皇帝、元老、主教等罗马贵族和官吏的特别座席,这样的贵宾座是用整块大理石雕琢而成的;第二、三区是骑士和罗马公民的座位;第四区以上则是普通自由民(包括被解放了的奴隶)的座位。每隔一定的间距有一条纵向的过道,这些过道呈放射状分布到观众席的斜面上。这个结构的设计经过精密的计算,构思巧妙,方便观众快速就座和离场,这样,即使发生火灾或其他混乱的情形,观众都可以轻易而迅速地离场。

在观众席后,是拱形回廊,它环绕着角斗场四周。回廊立面总高度为48.5米,由上至下分为四层,下面三层每层由80个拱券组成,每两券之间立有壁柱;壁柱的柱式第一层是多立克式,健美粗犷、犹如孔武有力的男性;第二层是爱奥尼式,轻盈柔美,宛若沉静端秀的少女;第三层则是科林斯式,它结合前两者的特点,更为华丽细腻。这三层柱式结构既符合建筑力学的要求,又带给人极大的美学享受。到第四层则是由有长方形窗户的外墙和长方形半露的方柱构成,并建有梁托,露出墙外,外加偏倚的半柱式围墙作为装饰。在这一层的墙垣上,布置着一些坚固的杆子,是为扯帆布遮盖巨大的看台用的。四层拱形回廊的连续拱券变化和谐有序,富于节奏感;它使整个建筑显得宏伟而又秀巧、凝重而又空灵。角斗场的特点从任何一个角度都能详尽地显示出来,为建筑结构的处理提供了出色的典范。

罗马角斗场的内部装饰也十分考究,大理石镶砌的台阶还有花纹雕饰。在第二、三层的拱门里,均置有白色大理石雕像。竞技场的底层下面还有地下室,用作逗留和安置角斗士,还有关野兽的笼子。不用时,这些地方,都用闸门封闭。角斗时,表演者被由机械操作的升降台带上场。

角斗场通常是露天的,但若是在雨天或在艳阳高照下,则用巨大帆布遮盖场顶,工程由两组海军来操作。他们也常常参加角斗场举行的海战表演。

罗马角斗场的材料用大理石以及几种岩石建成,墙用砖块、混凝土和金属构架固定。部位不同,用料也不同,柱子墙身全部采用大理石垒砌,十分坚固。在历经2000年的风霜,人们所见到的角斗场尽管破败不堪,但残留建筑的宏伟壮观,仍让人们为往日的辉煌成就啧啧称奇。

破坏史

在一本中世纪基督教的《颂书》里记载了一位朝圣者的话:“只要大角斗场屹立着,罗马就屹立着;大角斗场颓圮了,罗马就颓圮了;一旦罗马颓圮了,世界就会颓圮。”但是,大角斗场却不断遭到地震破坏。公元217年,角斗场遭雷击引起大火,受到部分毁坏,但是很快在238年又修复,继续举行人与兽或人与人之间的搏斗表演,这样的活动一直到公元523年才被完全禁止。公元442年和508年发生的两次强烈地震对角斗场结构本身造成了严重的损坏,在中世纪时期该建筑物并没有受到任何保护,因此损坏进一步加剧,后来干脆被用来当作碉堡。15世纪时教廷为了建造教堂和枢密院,竟然拆除了角斗场的部分石料。1749年罗马教廷以早年有基督徒在此殉难为由才宣布其为圣地,并对其进行保护。直到如今,每年约翰·保罗二世教皇都会在此举行仪式纪念这些殉难的烈士,虽然这种说法缺乏根据,毕竟阻止了进一步被掠劫。不过,它一直被荒废着,“表演”区和看台上长满了野草杂树,竟有植物学家因此写出了两本植物学专著。

考古见证

考古发现, 在好莱坞电影中,古罗马竞技场上的角斗场面似乎告诉人们,只有拼命的杀死对方,为下一场角斗赢得生存的机会。然而,两名奥地利的考古学家却给出新的解释,他们拿出充分的证据说明,在角斗的过程中遵循着一整套严格的规则,角斗双方并非不择手段地要将对手置于死地。

土耳其出土角斗士的遗骨

1993年,在土耳其一个叫以所弗的地方出土了70多具古罗马角斗士的遗骨,那里曾经是罗马帝国一个重要的贸易城市,经过鉴定墓地的年代可以追溯到公元2世纪。奥地利考古学会的人类学家费边·坎兹和法医学家卡尔·格罗斯米特利用特殊的X光扫描和精微分析技术对角斗士的死因进行了研究。

浓厚的兴趣让两位考古者不断地有新的研究成果,他们对其中的10具遗骨进行分析后发现,角斗士的头骨上完全没有重复受损的伤痕。坎兹博士表示,这表明在角斗时和角斗后都有一套严格的行为规则需要遵守,在竞技场上没有野蛮的暴力摧残。在角斗士一对一的对抗中,每一名角斗士只能使用一种武器,而且不能从身后突袭对方。

考古学家与历史学家的争议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彭小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显然赞成史蒂夫·塔克的说法,他说,根据史料记载,古罗马的角斗竞技中确实存在着严格的规则,考古发现是对这一历史事实的有力佐证。然而,学术界对古罗马竞技场上的具体规则仍然知之甚少。

专家还原古罗马竞技场的真实角斗

历史学家胡玉娟解释说,角斗举行的当天,会有大量的人涌到圆形剧场来观看角斗表演,观众各有支持的对象,大声呼喊着他们的名字。角斗士不再使用本名,他们往往都有自己的艺名。 罗马史教授彭小瑜告诉记者,在圆形剧场内设有专门为贵族而准备的包厢,群众在剧场内可以看到贵族,这在贵族来说也是显示他们权力的一种方式。

历史评论

已成为残垣断壁的大角斗场,便是这个历史规律凝固的见证。

当希腊艺术传落到罗马人手里,文雅了、精致了,但是也肤浅甚至于公式化了,仅仅成为一种漠视艺术内在灵魂的炫耀技巧。在这个过程中,希腊时代原始的旺盛的生命力和深刻的内容已不复存在,人们醉心于艺术形式的美乃至于纤巧。

作为君权至上的大帝国,罗马城需要的是强悍的气魄,并且披上艺术与美的外衣,才能显现其气吞万里、雄霸天下的威严,大角斗场便代表了这种外显的炫耀与张扬。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