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春调

更新时间:2021-12-05 19:12

唱春调又称孟姜女调、四季调,是江苏省常州市的民间曲调。常为十二迭,每月一迭,也可按四季分为四迭。每迭七言四句,除第三句外,均押平韵。 清代流行。今被有些戏曲剧种、曲艺曲种收为曲牌。

艺术特色

唱春文化介绍

唱春,是江苏省常州地区流传较广、影响较大的民间文艺活动之一,其曲调旧称“常州调”,俗称“春调”。它和山歌、宣卷、道情等一样,曾经风行于最下层的人民群众之中,具有通俗易懂,便于流传等共同的特点,却又独具特色、自成一家。也可以说,它是从山歌(吴歌)和小调的艺术升华中发展起来的一种民间曲艺。在山歌、宣卷等日渐淘汰,唱春却仍活跃于民间,唱春调《孟姜女十二月花名》仍为人们所喜闻乐唱。因此,唱春被誉为“常州第一唱”。

唱春曲调艺术

唱春的曲调,称唱春调或春调,是一种民间曲调。一人拉胡琴,一女孩唱,除茶楼酒肆卖唱外,亦有在街头巷尾,夏令纳凉时演唱,也叫孟姜女调、四季调。常为十二迭,每月一迭,也可按四季分为四迭。每迭七言四句,除第三句外,均押平韵。 清代流行。今被有些戏曲剧种、曲艺曲种收为曲牌。 所唱有《孟姜女十二月花名》、《梁祝十二月花名》、《赵五娘四季调》等。

常州唱春,汲取了常州山歌和小调之精华,其曲调旧称“常州调”,俗称“春调”,是在常州地区流传较广的民间文艺活动之一。起源于明代正德年间,至清代,与常州道情、滩簧等民间艺术一起风行于世,尤其在“吴语地区”相当流行。

唱春,顾名思义,即在贺新春时进行的演唱,旧时一般发生在春节农闲时,唱春艺人为了索取赏钱,唱词多是吉利话,每到一村,总是挨门换户地唱过去,唱到人家酬以赏钱,便另换人家。常州唱春,起先有二人演唱(双档),后多为一人演唱(单档),身背搭裢(称乾坤袋、龙袋),一手持春锣(二斤重,寓意南北二京),一手持绘有龙凤图案的敲板(或无图案的素色板,板长13寸,寓意13省),从乡村到城镇,串街走村、挨户演唱,就眼前事物随时编唱,真所谓“出口成章,锣鼓伴唱”,同时也能以七言四句为一迭演唱历史人物故事。

常州唱春与民间故事相结合,以传说故事为内容,特别是当它与孟姜女故事相结合以后,使唱春以孟姜女故事为内容连带着它哀婉动人的曲调传遍了江南,也流传于全国各地。唱春调《孟姜女十二月花名》(亦被人称为《孟姜女调》),至少已经成了十六个剧种、二十个曲 种、十四个歌舞乐种的基本唱腔与主要曲牌。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上海分会1984年5月开始向全国公开征集《孟姜女资料》,属于“唱春”类腔调的竟占全部的72.28%,在中国民间文艺史上,乃至世界民间文艺史上,都是罕见的。

唱春,是流传在常州地区的一种传统民间文艺活动。旧时新春期间,便有唱春艺人走村串巷,挨家挨户地上门唱春。他们一手提黄铜春锣,一手持红木春板,蹁着阔步,七字一句,四句一段,声调清朗,挨门挨户地唱过去。有时也有两人搭档,轻锣小鼓合唱。他们站在人家门口,见人唱人,见物唱物,所唱都是吉利和颂扬的话语,直唱到主家开颜,酬以糕团和零钱为止,另换人家。

唱春的曲调,称唱春调或春调,也称“常州调”。它以十二月花名调为代表,在节奏上更加欢快和热烈,给人以一种喜庆的气氛。早在光绪年间,上海百代公司就为唱春调灌过唱片。1925年,中国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明确指出:“唱春调,我们知是江苏常州的出产。”

历史改革

唱春起源

在常州民间,关于唱春的起源,有这样一种传说:明武宗时,一次他带领几名亲随乔装改扮,外出暗察民情,至一山区,不幸遇上盗贼,银钱被劫,失去盘缠,被困路上,回不得京城。这时,随行大臣中有一位冯阁老,自告奋勇,手提小锣,沿途卖唱,来解决皇上一行人的生活经费。这便是民间传下来的冯阁老唱官春的故事。常州民间歌谣也有“冯阁老纳帖送官春,常州唱到紫禁城,一直唱到午朝门”的说法。

但这只是民间传说,唱春产生于明代,脱胎于“村田乐”。村田乐,是宋、元、明时流行民间、描写农家愉快生活的小型歌舞。明代,“唱春”在南京南郊冯家边流行,后来发展到孝陵卫,乡民们鸣锣跳唱,朱元璋命翰林院按旧曲填新词,让城里人“亦为之”。后来,这种形式逐渐流行于常州、苏州、无锡等江浙吴语地区,每逢春节,唱春者,走街串巷,唱遍城乡。

唱春书,走江湖,要经过拜师挂名,学会口子,才可到外面去扬花。一般新学春书的徒儿出门,那打锣的锣板,要挂上两个铜钱。在旧时代,腿上有挂铜钱做鞋拔子的习惯,“鞋拔子”谐音“才学之”,意思是新手,类似于刚学开车的在车后贴一张“新手上路,请多关照”,内行的人就不会找麻烦。如果锣板上不挂铜钱,叫光板锣鼓,意思是“唱遍天下无敌手”,行家就要找你麻烦。

唱春类型

传统的春锣一般重两斤,谐音代表“南京”、“北京”。敲板长十三寸,表示十三省。唱春有双档(两个人演唱)和单档(一个人演唱)两种。双档唱春艺人持春锣者走在前面的,叫“前码”,另一位敲小扁鼓走在后面的,叫“后码”。单档唱春艺人,身背搭裢,一手持特制的小铜锣——“春锣”,一手拿着绘有龙凤的敲板或者素色板。他们一路敲敲打打,从乡下到城镇,串街走村,挨户歌唱,就眼前事物随时编唱,并能以四句为一迭演唱历史人物故事,一般都是七言四句为一迭,出口成章,锣鼓伴唱。唱春词比较常见的是十二迭或十迭为一个题材。如《孟姜女十二月花名》、《白蛇传十二月花名》、《十张台子》等等。

在常州地区,唱春艺人较盛行的是新北区春江镇薛家巷村,最多时有唱春艺人30多人,他们农忙时种地,农闲时和春节期间便外出走村串巷,“文革”期间,唱春濒于销声匿迹,现今,唱春活动又一度复兴。

唱春词举例

新年新岁唱春来,恭贺新喜把头开。敬祝合家都有喜,今 年一定大发财!

唱春唱到贵府门,贵府门上有门神;头戴金盔身披甲,手拿钺斧斩邪神!

新砌房子簇崭新,黄铜门环耀眼睛;四根金柱托正梁,代代儿孙出能人!

诸位君子好海量,满面春风坐华堂;谈古说今仗侠义,解囊济贫流四方!

今到贵府把春唱,看到大娘(大嫂)洗衣裳,金盆洗来银盆浆,紫竹玉杆晾衣裳。

走进府门瞧四方,看见大娘(大嫂)烧饭忙,外锅烧菜桂花香,里锅烧饭发又涨!

多谢主人赠银两,敬祝福禄寿无疆!今岁添喜好事多,还要养个状元郎。

脚踏金阶步步高,贵府门庭吉星照。唱春唱得满院春,一年更比一年好。

木梳始祖有两个,赫连当初皇甫做。从此梳头不用愁呀,嫘祖娘娘笑呵呵!

竹篦始祖那一个,陈七子他本是囚。牢狱之中麻编篾呀,?编成篦箕篦发窠。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