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学

更新时间:2024-05-31 11:08

古典学(classics或classical studies)指在欧洲现代国家崛起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专门研究古希腊罗马典籍和文明的学科,起源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成熟于十九世纪的德国。

古典学在西方的源起

西方语言中的“古典学”(classics)来自拉丁语形容词classicus,它派生自名词classis,后者指的是根据财富的高低来区分古罗马公民的“阶层”。

1777年,德意志青年沃尔夫(Friedrich August Wolf,1759—1824)就读哥廷根大学时申请注册为“[古典]语文学”(studiosus philologiae)专业的学生,但该校没有这个专业学科。沃尔夫在1795年出版的博士论文《荷马绪论》(Prolegomena ad Homerum)通常被视为古典语文学在现代大学诞生的标志。

十九世纪中期以来,欧美乃至俄国的主要大学都设立了古典学系,其名称在德国是“古典语文学系”,在俄国是“历史语文学系”,在英美则称classics或classicalstudies。这个专业并不包括其他古代文明(如埃及、两河流域、印度以及犹太文明,凡此属于所谓“东方学”或“近东学”)。因此,在西方语境中,“古典学”的范围仅限于古希腊罗马。

西方古典学的历史和现状

自十九世纪中期以来,欧美乃至俄国的中学学制中,均设置了相当学时的古希腊语和拉丁语课程。在大学阶段,文史哲专业的学生,也都被要求通过基础古希腊语和拉丁考试。这一情形直到二十世纪中期才有所改变:中学的基础古希腊语和拉丁语课程以及大学文科中的古典语文资格考试被取消。但是直到今天,欧美的少数精英中学仍然设有古希腊语和拉丁语课程。

在古典学专业内部,两大专业取向(古典语文—思想研究取向和古代历史取向)长期不合:前者的旨趣在于悉心阅读经典文本并理解其微言大义;而古代史研究的旨趣则往往取消经典的义理价值而贬斥为“史料”,随后进行实证性的研究。古典语文学家兼哲人尼采主张,古典学作为学科应该守护传统教育的德性品质,“以高贵的信念为前提”,“出于道德动机整理故书”。古代史取向的古典学则强调研究古希腊罗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随着人类学的出现,这一取向的势力大为增强。自十九世纪中期以来,这两种取向之间的冲突不断,一直持续到二十世纪的六十年代。

1970年,新一轮现代思潮——史称“后现代思潮”——汹涌来袭,西方古典学学风大变,人类学和社会学原则支配了古典学的研究方法和方向,并从现代人的文明问题出发回看古代,民族主义、性别研究和生态学等等取向的古典学纷纷出笼。晚近甚至出现了“反古典的古典学”,即“质疑”欧洲传统的古典学是“白人中心主义”的古典学,主张抛弃古希腊罗马这个古典权威。古典学在西方学界明显衰落,甚至岌岌可危。

2020年2月,牛津大学古典系从必修课大纲中移出荷马和维吉尔;2021年,普林斯顿大学古典学系砍掉古希腊罗马经典课程,以打击“结构性种族主义”(structural racism)。除了西方学界“白左”对古典学的摧毁性打击,财务危机也是欧美古典学走向衰落的原因之一。2024年1月25日,加拿大女王学院古典学与考古系宣布,迫于预算危机而终止该学院已持续将近两百年的古希腊语和拉丁语教学。

我国的西方古典学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近百年来,我国学界致力于认识和译介的是西方现代学问,即启蒙运动之后迄今的各种新型和新兴学科,对西方古典学的介绍和研究相当薄弱,且长期停滞不前。直到晚近二十年来,这一情形才有所改观。

三个阶段的西方古典学人代表

以下三位学界人物标志着我国西方古典学研究的三个阶段。

罗念生(1904—1990),我国古希腊罗马文学研究的开拓者,1933年到1934年在雅典的美国古典学院研究古希腊悲剧,回国后开始翻译古希腊罗马文学,贡献杰出。1964年起,罗老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参编“古典文艺理论译丛”,继续翻译古希腊文学作品,与水建馥合编《古希腊语汉语词典》。罗念生先生是新中国古典学学脉的奠基人。

林志纯(1910—2007),又名“日知”,早年研究秦汉和魏晋南北朝史,1950年代初转向西方古代史研究;1984年,经教育部批准,在东北师大设立“世界古典文明史研究所”,长期招收硕士生及博士生(属于“世界史”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

刘小枫(1956— ),新时期(2002年以来)我国古典学的开拓者,留学瑞士巴塞尔大学,学成后任职于香港中文大学。2002年回到大陆任教于中山大学哲学系后,编撰古希腊语和拉丁语教材,培育研究生,致力于建设古典语文—思想研究取向的西方古典学,为我国多所大学的古典学师资奠定了基础。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其主持的大型学术系列丛书“经典与解释”,迄今出版了650余种;他还主编学术期刊《古典学研究》、CSSCI来源学术辑刊《经典与解释》(已出版63辑),创建了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古典学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古典学研究分会。

我国高校中的西方古典学学科

西方古典学在西方主流学界逐渐走向衰落的同时,在我国却展露出生机。

2010年,经教育部批准,刘小枫在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创建了中国第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古典学专业(专业代码0501Z1),这也是迄今为止是国内唯一有本硕博三级建制的古典学专业。2018年,重庆大学博雅学院也设立了作为二级学科的西方古典学专业。

在中国人民大学古典学实验班的带动下,全国有十多所“双一流”高校开设了西方古典学相关课程,比如北京大学西方古典学中心、清华大学新雅书院、中山大学博雅学院、四川大学哲学系、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浙江大学哲学系、上海大学文学院、扬州大学文学院、海南大学社科中心、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湖南大学岳麓书院等等。

中国的古典学的未来

刘小枫教授在《为什么应该建设中国的古典学》一文中指出:“建立中国古典学,不可与西方主流大学的古典学专业接轨,而是要立足中国古典文明、消弭文史哲分割,自立以传授中西方古典文明为学业的本科建制。……发展有中国自己特色的中西合璧的古典学,最终是要以此开科设教完成晚清以来中国学界想做而一直没有做成的教育大业——营构坚实的高等教育的文明基础,使得我国的担纲性人才培养不致荒废:立足本土培养‘兼通中西之学,于古今沿革,中外得失,皆了然于胸中’(皮锡瑞语)的新时代栋梁之才。……每个时代都不会缺少才俊,但从来不会遍地是才俊。如何使得为数不多的‘江山才俊’不致于都成了高级白领,而是成为‘于古今沿革中外得失皆了然于胸中’的文明担纲者,乃是建设中国的古典文明学系的根本意义所在。”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