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历史学院

更新时间:2024-06-23 23:18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School of History,Nanjing University)是南京大学下设的二级学院,是国家教育部文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设有南京大学中共党史资料馆、南京大学考古与艺术博物馆

办学历史

1902年,三江师范学堂建立国史科。

1952年,院系调整时,由原中央大学历史学院、边疆政治系和金陵大学历史学院合并而成的南京大学历史学系。

1995年,被确定为国家教育部直属的文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

1996年,经国家人事部评审建立博士后流动站;并成为首批进入国家工程的单位。

1998年,经国务院学位办评审,获准按历史学一级学科招收博士生。

2014年12月,撤销历史学系建制,成立南京大学历史学院。

2015年12月,南京大学中国抗日战争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成立。

2017年9月,成立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数字人文研究中心。

2018年10月,中国酿造史研究中心揭牌成立。

2015年8月,历史学院搬入新楼办公。

2023年12月4日,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成立新四军历史研究院。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根据2023年4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下设中国历史系、世界历史系、考古文物系、国际关系研究院、中国边政研究所。全院设有历史学、考古学、考古学(文物鉴定)三本科生专业方向。

师资力量

根据2023年4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现有教职工99人,专职教师82人,行政管理人员17人,其中教授35人(博士生导师33人),副教授25人,讲师1人,专职科研19人,毓秀博士后2人。教师中1人为美国杜克大学博士、1人为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士、1人为日本京都大学博士、1人为日本东京大学博士、2人为日本九州大学博士、1人为韩国延世大学博士、1人为美国密歇根大学中国研究中心博士后、。全系中青年教师有90%以上曾到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韩国、奥地利、意大利进行长期或短期访问。此外,本院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3人、青年长江学者1人、青年拔尖人才2人、南大荣誉资深教授3人、南大特聘教授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者18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7人、江苏省“333”工程7人、江苏省“青蓝工程”8人。

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优秀中青年学者:杨晓春、特木勒

江苏省“青蓝工程”:梁晨、武黎嵩等

江苏省“333”工程:刘金源、王涛等

教学建设

根据2021年9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江苏省品牌专业1个,江苏省特色专业1个,中国史学科和世界史学科入选教育部“强基计划”和“双万计划” ,江苏省高等学校精品课程1门,建有科技考古与文物保护实验中心,拥有多个考古实验室。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历史学

江苏省品牌专业:考古学

江苏省特色专业:考古学

根据2021年9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十三五”期间,取得1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师生合作科研项目85项,合作发表论文130篇,学生共同获奖18人次。“最后一批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个体生命记忆一1937-2017:穿越八十年的家国之梦” 口述史项目获得“挑战杯”省赛、国赛特等奖。

学科建设

根据2021年9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个,二级学科博士点7个,一级学科硕士点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7个,专业学位硕士学位类别1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江苏省重点学科2个,江苏省优势学科1个。

在2017年公布的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中,学院三个一级学科:中国史学科评估结果为A (并列第3),世界史学科评估结果为B+ (并列第6),考古学学科评估结果为B+ (并列第4)。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考古学、中国史、世界史

一级学科博士点:考古学、中国史、世界史

二级学科博士点:中国近现代史、中国古代史、世界史、专门史、国际关系史、边疆学、考古学

一级学科硕士点:考古学、中国史、世界史

二级学科硕士点:考古学与博物馆学、专门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国际关系、民族学

专业学位硕士学位类别:文物与博物馆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世界史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中国近现代史

江苏省重点学科:世界史、 中国近现代史

江苏省优势学科:世界史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根据2021年9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设有国际关系研究院、中国边政研究所等科研平台,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江苏省级重点智库1个,学院是首批“2011 计划”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主要参与单位。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

江苏省级重点智库:南京大屠杀史与国际和平研究院

其他科研平台:南京大学台湾研究所、南京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南京大学边政研究所、南京大学新中国史研究院、中国酿造史研究中心、数字人文研究中心、中国抗日战争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数字史学研究中心、南京大学民族与边疆研究中心、南京大学欧洲研究中心、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南京大学遥感考古研究中心、南京大学英国与英联邦国家研究所、和平学研究所、南京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院、南京大学中国思想家研究中心等

科研成果

根据2021年9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张宪文主编的“南京大屠杀史料集”获教育部第五届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钱乘旦教授、陈晓律教授的《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获教育部首届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张竹明教授的《古希腊悲剧喜剧全集(1—8)》获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等重大奖项;刘迎胜教授的“《元史》会注考证”和范金民教授的“江南地域文化的历史演进”等分别获得国家社科重大研究项目。

学术资源

根据2021年9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设有南京大学中共党史资料馆、南京大学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图书馆,其中南京大学中共党史资料馆是全国唯一以“普通党员原始档案资料”为展品的党史馆,馆内所藏资料达10万多卷(件),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图书馆馆馆藏中英文图书资料及古籍20余万册;南京大学考古与艺术博物馆馆藏文物10000多件,历代碑拓20000多件。

合作交流

根据2023年4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历史学院致力于加强与海内外的学术交流和合作,与欧美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牛津大学、剑桥大学、伦敦大学、爱丁堡大学、巴黎大学、哈弗大学、斯坦福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等世界著名高校及研究机构建立了稳定的交流与合作关系;有数百位多名海外著名教授以及访问学者先后在此讲学交流、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或从事博士后阶段的研究工作;多次举办了中华民国史、英国史、中国社会史、当代台湾研究、欧洲问题研究等大型国际学术讨论会。

文化传统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院标,整体设计以汉代铭文镜为基本式样,象征以史为鉴;中嵌篆书史字,从手执中,象征千秋兴亡秉笔直书。下方1902的数字,代表南京大学历史学科肇始于两江师范学堂时期,与南京大学同龄。

根据2021年9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设有口述史协会、紫藤学社、茅家琦史学论坛等学生学术平台,举办2021年“优秀大学生暑期研习营”、“未来教育家”模拟求职大赛。

现任领导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