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6-22 21:47

冒(拼音:mào,mò)为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西周金文,古字形下部是目,上部像帽子。冒是帽的初文。本义指帽子,后来又造出了“帽”字,冒的这一意义就消失了。冒由本义引申为覆盖、包覆着前进,引申为顶撞、不顾客观情况行事,又引申为冒充,还引申为向外透出、向上升。

文字源流

会意字。“冒”字的金文形体,像一只眼睛(“目”)的上方顶着帽子(图1)。帽子戴在眼睛上边,所以用眼睛来会意,而眼睛又可表示脸面,如“面目”一词即是此义,因此这个眼睛“目”也代指面部。演变到战国文字(图3)后,原本横着的眼睛变成了竖着的“目”字,帽子的两边沿向下垂,以表达帽子旁边下垂的绑带,并为篆文(图4)所继承,只不过两边下垂的笔画不与中间横画连结,而直接形成覆盖的“冂”字形。楷书与篆文没有很大的差别,仅是笔画的长短不同罢了。

从字形分析可以看出,“冒”的本义是“帽子”。“冒”与“帽”是古今字的关系。最初由“冒”表示“帽子”之义,后来被同音假借为“冒出”“冒犯”的“冒”。这样在表示帽子之义时,就在其左边新增了一个“巾”字偏旁来表意,以示帽子是用布做成的。以后这个左形右声的“帽”字,就专用于帽子之“帽”,而“冒”字就借作他用,不再表示帽子之义了。

“冒”,本义是帽子,而帽子戴在头上,所以“冒”有覆盖、顶盖之义。《诗经·邶风·日月》:“日居月诸,下土是冒。”意思是:太阳与月亮,将光辉覆盖普照大地。方言中还多有运用,如“冒张纸在上面”,意思就是覆盖一张纸在上面。另外,“冒”还有与“覆盖”之义相对的用法,即有向外“透出”或向上“升起”之义,而且在现代汉语中用得很普遍,如种子冒出芽来了、热得直冒汗、冒烟、冒气泡,等等。

由“帽子”顶在头上引申,“冒”字也指“顶着”,如在《三国志·蜀书·王连传》中有这样一句话:“不宜以一国之望冒险而行。”也就是说:不应当以一个国家的威望而顶着危险去干。“

“冒”,在现代汉语中还有一个常用义,就是“冒充”“假冒”之义。这个义项也可以从“冒”字的“顶着”之义溯源。因为“顶着”能引申为“冒失”“冒昧”,而“冒昧”就含有“不明”之义,再引申为“冒充”“假冒”。

详细释义

(参考资料:《汉语大词典》《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字典》)

古籍训释

说文解字

【卷七】【冃部】莫報切(mào)

(冒)冡而前也。从冃从目。

𠕬,古文冒。

说文解字注

“冡而前也”注:冡者,覆也。引伸之,有所干犯而不顧亦曰冒。如假冒,如冒白刃,如貪冒是也。《邶風》:“下土是冒。”傳曰:“冒,覆也。”此假冒爲冃也。

“从冃目”注:會意。冃目者,若無所見也。冃亦聲。目報切,古音在三部。

“𠕬,古文冒” 注:《汗简》同。

广韵

莫報切,去号明 ‖ 冃聲奥1部(mào)

冒,覆也。涉也。又莫北切。

莫北切,入德明 ‖ 冃聲職部(mò)

冒,干也。又莫報切。

康熙字典

【子集下】【冂部】 冒

古文:𡈘、𡇾

(mào)《唐韵》莫到切。《集韵》《韵会》《正韵》莫报切,并音耄。《说文》:蒙而前也。从冃目,以物自蒙而前也。谓贪冒若目无所见也。《前汉·翟方进传》:冒浊苟容。注:师古曰:贪蔽也。《食货志》:举陵夷廉耻相冒。注:冒,蔽也。又假称曰冒。《前汉·卫青传》:冒姓卫氏。注:冒为假称,若人首之有覆冒也。

又所以覆其首。《前汉·隽不疑传》:著黄冒。

又《玉篇》:覆也,食巾也。又与媢通。《正韵》:忌也。《书·秦誓》:冒嫉以恶之。

又通作瑁。《周礼·春官》:天子执冒四寸,以朝诸侯。注:名玉。曰冒者,言德能覆天下也。

(mò)又《集韵》《韵会》《正韵》并密北切,音默。《增韵》:贪也。《左传·昭三十一年》:贪冒之民。又犯也。《前汉·卫青传》:直冒汉围。

又单于名。《史记·匈奴传》:及冒顿立,攻破月氏。

(mèi)又《集韵》《正韵》并莫佩切,音妹。《前汉·司马相如传》:毒冒鼈鼋。注:毒音代,冒音妹。《韵会》:龟属。身似龟,首尾如鹦鹉,甲有文。

字形书法

字形对比

书写提示

【规范提示】“⺜”框中两短横都不与左右竖笔相接。

【写法】“⺜”宽“目”窄。“⺜”,居上居中,上宽下窄。“目”,居下居中,顶部在横中线,宽度与“⺜”底部相当。

书法欣赏

音韵汇集

韵书集成

(参考资料:汉典)

上中古音

(参考资料:汉典)

方音集成

注意:方言字音的声母和韵母用国际音标标注;各方言点的字音以当地城区中老年人口音为依据,仅作参考

(参考资料:《汉语方音字汇》、汉典)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