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潮门

更新时间:2023-08-30 16:28

候潮门,是杭州十大古城门之一,始建于五代吴越,名竹车门。因筑城时以竹笼石,车运之定城基,故名。南宋绍兴二十八年在竹车门旧基重候潮门。因城门濒临钱塘江,每日两次可以候潮,故名。门外江上旧有铁幢浦,传说为吴越国王钱镠潮处,后淹没。昔日,绍兴之酒皆由此门入城,故有“候潮门外酒坛儿”之民谣。民国以后,拆城筑路,门被拆除。为使后人明了城池变迁,于故址立碑志念。

历史沿革

始建于南宋高宗绍兴年间,在五代吴越的竹车门的旧基上兴建。由于城门濒临钱塘江,每日两次可以候潮,故命名为候潮门。宋人道:“钱塘江自城东绕城而南,候潮门正临潮水之冲”。辛亥革命后方拆除。原址在今天的候潮路与候潮路直街相接处。历史上,人们喜欢到候潮门处观潮。如周密的《武林旧事》就有孝宗从候潮门出去观潮的记载。为了便于观潮,候潮门外建了很多楼宇:北面有映江楼,西面有观潮楼、浙江亭,另有草阁、江楼、樟亭驿、映发亭、广陵候庙等等。江上的铁幢浦遗址,据老人说是“钱大王(镠)”当年射潮的地方。《吴越备史》等书记载,后梁开平四年(910)八月,杭州筑过捍海塘,因为“怒涛冲激”,以至“板筑不就”,钱镠下令伐山阳之竹,造矢,在“叠雪楼”(故址在候潮门外)射涛头,筑成捍海塘。苏轼的《中秋看潮五绝》中“安得夫差水犀手,三千强弩射潮低”,将此误以为夫差的故事了,可见射潮的故事影响之广。清代更是有人将这一传说编演为小说,题目是《钱塘霸迹》。今天,候潮门同钱塘江已相距甚远,更别提在这里以箭射潮了。

民谣

候潮门外酒坛儿

南宋时,候潮门东临贴沙河连通钱塘江。由于酒坛运输经不起车马颠簸,绍兴等地方老酒进入杭州城大都走候潮门旁的安便水门。每每酒船划过候潮门外,阵阵酒香扑鼻,经水门过中河,一直飘向杭城各处酒家、集市。“候潮门外酒坛儿”由此而生。 之后,钱江东退,河道淤塞,酒类进城逐渐转向了艮山门、七堡江口。

民俗

樟亭观潮

候潮门因吴越天宝三年筑海塘而建。钱塘江自城东北绕城而南,候潮门正临潮水之冲,故候潮门外便成了观潮胜地。当时设在候潮门外的樟亭驿就是位置极佳的“观潮之所”。钱江潮自古蔚为天下奇观,每到农历八月十六至十八那三天,达官贵人、豪绅富商、社会名流、骚人雅士、文人墨客纷纷登上驿楼,居高临下,品着龙井茶,以待潮到。著名诗人孟浩然《登樟亭驿》一诗:“百里呜雷震,闻弦暂辍弹。府中联骑出,江上待潮观。照日秋空迥,浮天渤解宽。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这首诗把八月钱江潮写得有声有色,当年驿楼观潮盛况,由此可见一斑。

传说故事

候潮门外钱王射潮

《西湖佳话》中有“钱塘霸业”一篇,说的是伍子胥忠吴王,劝说吴王不要迷惑于越国所献的美女西施、东施,也不要轻信越王勾践的花言巧语而宽容他,结果反被吴王杀害,头被扔进钱塘江。伍子胥阴魂不散,化作怒潮,一天两次冲激于钱江两岸,毁坏农田和村庄。吴越国王钱镠,砍南山之竹造10万箭矢,派三千士兵射潮。一时间,只见万名精兵,万箭齐发,直射潮头。百姓们都跺脚拍掌,大声呐喊助威。一万支箭射了,又是一万支箭;一万支箭射了,又是一万支箭;“叟叟叟”,霎时射出了三万支箭,竟逼得那潮头不敢向岸边冲击过来。钱王又下令:“追射!”那潮头只好弯弯曲曲地向西南逸去,最后消失得无影无踪了。终于降伏怒潮。百姓们为了纪念钱王这次射潮的功绩,就把江边的海堤,叫做“钱塘”。而候潮门外就是当年钱大王射潮之处。

一千四百年前,杭州东面的城墙在中河的西岸,也就是中山南路一线。白居易有《杭州春望》一诗,其中一句:“涛声夜入伍员庙,柳色春藏苏小家。”上段说的就是在吴山的伍公庙中,能听到滔滔的江潮。要知道,这指的还是春潮,要是八月十八的大潮,估计在苏小小家里喝茶也是能听得到的。

公元893年,也就是唐昭宗景福二年,接二连三得了擢升的钱鏐扩建杭州城,将城墙扩到了中河的东面。这一扩,东南一角就接近钱塘江了。江潮无情,城墙屡建屡毁,钱鏐懊恼了。钱鏐搞的也是“一国两制”,长安城里无论那家上台,他都相当臣服。钱鏐说:既然朝廷封我钱鏐为杭州之主,那我管的就不光是军民了,一方的鬼神也得听我的。潮水怎么敢如此无知,屡次使我的善政不能成功!这也未免太藐视我这个朝廷命官了!

这一段话,出自清康熙年间的古吴墨浪子的《西湖佳话》。写书的“墨浪”将这潮水的侵袭与朝廷的声誉系在了一起,也算是主题先行,钱鏐的豪气也就理所应当的凌云了。他调集了一万名身强力壮的兵士,各持强弓劲弩,一字儿排开江岸。时辰一到,潮头骤起,浊浪排空,吞天沃日而来,钱鏐鸣炮三通,一阵锣响,兵士万箭齐发。羽箭嗖嗖出去,箭箭射在潮头之上,那感觉就像是在和张牙舞爪的蛟龙较量。

一万箭过去,又是一万箭,恶浪瞬间退去,军民一时欢声雷同。估计那潮头不射箭也会退的,欢呼的士民也是捧个人场。据说后来的潮水直冲了对岸西兴,施孽到南岸去了,这就奇了。于是,运来巨石,盛在竹笼(也称“竹车”)里,沉落江底,再打入木桩捍卫,城墙的基础就这么巩固了下来。城门建起,称“竹车门”。

不过,对钱鏐射潮的说法,也有不同意见。北宋熙宁年间的杭州通判苏轼,在《八月十五日看潮》中说到候潮门外射潮,他说这是一千五百年前的吴王夫差所为,而不是六十多年前的钱鏐。这苏阁老倒不是一个痰气很重的人,他这么说,估计也是怕说得近了,招惹是非。这也是古今文人的通病,尤其熙宁年间,官场上跟人跟线很讲究。该贬的你褒了,那就倒大霉了。

其实,钱鏐射潮的传说出在他筑捍海塘的时候,时间是公元910年(后梁开平四年),当时还留下一个铁幢浦的遗迹。不过,按《五代吴越国大事记》的说法,后梁开平四年,钱鏐也有过扩城三十里的史实。

到了1158年(绍兴二十八年),宋高宗赵构筑杭州城,在竹车门的旧基上重建城门,此门才取名“候潮门”。

相关诗词

屈大均《侯潮门眺望》

澥门东倚浙江开,千里寒潮天上来。春树遥连严子濑,白云长在越王台。

翠华南幸扶桑远,羌笛横吹折柳哀。何处青山堪托迹?欲随徐市入蓬莱。

(录自《西湖诗词选》)

张 斌《咏在建侯潮城楼》两首

十门仅有九门开,兵燹频年付劫灰。带海襟江形胜在,参差左牒未曾颓。

层楼依旧枕江滨,喜见承平雉堞新。帆影涛声窗外过,竹车遗址不沉湮。

(录自《武林坊巷志》转录《杭都杂咏》)

地理位置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