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讲学士

更新时间:2021-12-11 07:14

侍讲学士,中国古代中央政府官职之一,明品等为从五品,清为从四品。该官职主要配置于内阁翰林院,辖下有典簿,侍诏等。 主要任务为文史修撰,编修检讨。1912年,清朝灭亡后,该官职废除。

释义

官名。

宋、金翰林学士院有翰林侍读学士、翰林侍讲学士,掌为皇帝进读书史,讲解经义,备顾问应对。

元翰林兼国史院与蒙古翰林院沿置,改称为侍读学士、侍讲学士。

明清翰林院亦置侍读学士、侍讲学士。明制各二人,并从五品,清升为从四品,员额满各二人,汉各三人,并不实际担任讲经之职。实任讲书者需加经筵官之衔,侍讲、侍读学士升迁多为詹事府詹事,再迁即为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由此侍郎、尚书,可按资而得,若调外任,可为布政、按察两使。

清代又于内阁置侍读、侍讲学士,读在前,讲在次,合称讲读。职在典领奏章,不以翰林出身者充任。

侍讲 :

泛指

学士 : 有学问的人。

也泛指读书人:

1、文人学士,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

2、古代掌编纂撰述的官称,按不同职称冠予头衔:侍读学士翰林院学士

3、学位的一种。一般为最初一级的学位。大学本科毕业时由学校授予。中国授予学士学位的条件是: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成绩优良,在本门学科已较好掌握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